臺灣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競爭又合作的時代來臨 創新避免價格戰
丘吉爾講過一句話“當海邊有人在游泳,漲潮的時候,只看到好多的頭冒出來,那么當潮水退的時候,就知道誰沒有穿內褲了”。技術永遠會被超越,除了技術之外,應該多思維一下,什么可以創造附加價值,比如說內容。當屏放在不對的地方,沒有辦法創造甲方的商機,屏再重要也沒有人看。
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才是競爭又合作的時代扮演的角色。就好像列子說,名也者,響也。你的名字響,不是自己喊,是別人喊。他說就好像大太陽底下,身藏著,影也,你的身體藏,是大太陽下的影子說得算,不是你說了算。所以他說,名聲可以長久,是你的內功和底蘊扎得深。臺灣60多年的紡織,30年前跑到中國,這一二十年又跑到越南,制鞋業也是如此。但是你知道嗎,全世界溫暖的保暖內衣,臺灣占70%,為什么?他們沒有放棄,第二代人緊接著他爸爸的生意,再創新,再突破,所以紡織業已經不僅只有紡織業,原來他們開始創造商機,沒有創新,永遠沒有可持續發展。
臺灣已經有公司和機構合作,LED屏加上電視機,再加上臺灣玻璃,變成一個顯示屏,平常是鏡子,靠近的時候,就變成了電視,離開的時候,變成光源照明。可以是鏡子,可以是顯示屏,可以是光源,這種 3合1功能的已經有成型的產品了。行業人士不要把想法關在塔里面,可以看米蘭展、法蘭克福展,看有什么新的科技,再看你的設計怎么和其他部門合作,這樣中國的“一帶一路”才能走出去,否則我們就只有削價競爭。
哈佛商學院的院長今年到臺大演講,他說中國以后再也沒有宋朝的瓷器精品,瓷器的英文叫做China,中國會不會有精品,可能會被馬云毀掉,因為大家一直在追求毛利,只要有一個定單就做,他說這是不對的,中國的文化底蘊那么深,居然走不出去,他覺得太可惜了,永遠是代工的思維,沒有創新,他說競爭又合作的時代來臨了,兩岸是真的可以把人才和市場結合,好好把它運用在一起。
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LED顯示應用分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馬修閣:行業資本流入機會多 轉變管理思路
我覺得作為企業,除了威脅,大家還要看到更多的機會。還有什么機會呢?比如說資本市場,政府對資本市場,對LED行業還是開了很大的綠燈,新三板、創業板、明年的戰略性新興板,作為老總和企業的負責人,更多的要利用資本市場來解決企業的融資問題。現在有這么多好的政策,有這么多的基金,有這么多的資金,又有股權支持,這個給我們提供了天然的資金支持環境。第二,人民幣國際化之后,這個也是很大的機會,人民幣加入了國際儲備貨幣,加入SDR,對我們企業走出去,對匯率的影響實際上是小了,我們對外的投資,對外的出口,實際上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講,也是非常大的機會。第三,我們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原有的粗放式的,投機型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小。作為老板來講,更多要從高管、管理人員使用上,也應該轉變一些思路,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多花一點錢,請一些相對優秀一點的人來管自己的團隊,放手管,可能比自己親力親為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梁崢:行業發展應契合國家戰略
對于“新常態”,這個大家一定要有非常理性、客觀的認識,第一,中國經濟正在走向下行,GDP的增長不能像若干年前兩位數以上,如果我們可以保持在6%左右,或者說按照我們院經濟研究的分析,保持在5.5%以上,依然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跡。所以大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雖然現在在保7,但是現在目前還不是最差的時候,經濟還不是最差的時間。去年還有關于U型和L型的爭論,L型是什么意思?L型是要持續一段時間,這個時間有多長?樂觀估計是3到5年。現在U型是基本上不可能實現的,反轉的趨勢是不太可能,相對來說要有觸底的過程。
我們院做城市規劃包括全中國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包括重要的區域,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是我們做的。我們做前期規劃的可能比大家看到的東西或者掌握的信息早知道一兩年,包括國家的戰略,比如一路一帶戰略,我們研究的比較早。面對“新常態”,我覺得第一個新措施還是要創新,這個毫無疑問,因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來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上的提高,再一個是跨界的高度融合,大家可能以前不是做照明的,或者說不是做顯示的,但是它可能給你帶來的價值,可能會是你意想不到的。
在新常態下如何贏得新的發展,我認為首先要和國家戰略高度的契合,我們國家的戰略是什么?國家戰略實際上是我們國家的頂層設計,如何去落實“一帶一路”,這個可能企業不太敏感,但是政府和前期做國家戰略研究的機構可能會非常的敏感,就是用中國的三四個一線城市,逐漸的輻射帶動二三線城市,我覺得“一帶一路”都要經過哪些地方,還是要在地理上看一看,落實到具體的城市空間上,看看這些城市三到五年的發改委投資計劃,數額非常的驚人。我們院的項目,現在做的項目全部都是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是有大的機會。還有現在還不是最嚴酷的冬天,大家要有信心,因為我們依然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只要我們社會安定,這個是沒問題的,而且我們從城市規劃角度,或者宏觀經濟研究的角度來講,就像國際大都市紐約一樣,深圳未來依然是全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它的活力在全中國是最充分的。
說到顯示屏,我想起四五年前做的深圳市LED顯示屏設置規范的項目,那時候我們做調研,全深圳經濟特區內,一共好象是有七十多塊大屏,但是真正有手續的,可能才五六塊,政府也是沒辦法,因為管理上確實跟不上,但是現在我估計深圳加起來絕對不止七十多個,說明行業的發展還是非常快的,而且當時我記得深南路上,他們和我說一塊戶外廣告,一年拍下來的價格是1000多萬,所以商業價值巨大。從我們做項目的周期看,比如說我們現在接的項目,基本上可以說是三四線城市項目居多,尤其是照明,比如說照明規劃設計項目。一二線城市的規劃項目是發展較早,基本接近飽和,但是明年開始,有可能一二線又有一個更新、調整的動作,所以現在真正的機會,可能三四線城市機會還是很多的,從規劃到設計,到政府投入的財力各個方面,因為以前沒有。所以我覺得未來的照明也好,顯示工程的發展,還是非常有潛力的。
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找準用戶需求 做好做專才是目標
歐洲除了飛利浦、歐司朗之外還有很多百年企業,能做到兩三個億歐元水平已經很不錯了,而我們這個行業的產值動輒是要做50億、100億、1000億。這個是我們照明行業在做產值方面不要貪求大,因為貪求大真的不是我們行業的特點。要做深,做專,做透,把自己的領域做好,把自己企業的資源和特點發揮出來,照明產品規格多,不要什么都自己做,要充分的發揮協會的作用,組織產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把市場需要的產品通過一個機構組織起來,我們共同面對一個市場的需要。
現在有一句話,叫做“創新找死,不創新等死”,大家可以看現在的行業,LED行業2003年開始起步的時候,當年多火的企業,開始大投入的那些企業,現在還有多少還存在。最近行業的新熱點是智能照明、智慧照明,很多企業都在拼命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在研發,在推進。可是我們現在智能照明近似于LED的初期,叫好不叫座,目前沒有聽說哪家智能照明企業盈利。目前企業在宣傳,或者說在推進智能照明發展過程中,太多的去講智能了,智能照明并不是一個新的東西,30年前就有紅外控制、聲控,各種控制,其實無外乎是節能,希望沒有人的時候燈不亮,希望人來的時候燈亮,都是為了節能。但是LED來了之后,除了節能,可以調光,可以調色等等能夠可調的內容多了以后,可以引申到對人的生理、心理的影響,比如應用在醫院,在手術室等等,其實無外乎是想通過智能照明的抓手來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