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店頻“關門”牽動照明市場神經
以上無論是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還是服裝連鎖店品牌,非常明顯反映著傳統渠道營銷發展模式,尤其是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經濟消費時代。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中國經濟進入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驅動的“新常態”。除了紡織服裝產業,在其他家電、電子、照明燈具等傳統的制造業,同樣面臨著需要產業轉型變革、突圍發展的共性問題。
然而,這對于廣大LED照明企業來說,這不只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的共性問題,商業照明市場也受到影響。國內眾多服裝連鎖品牌實體店紛紛倒閉關門、或大幅縮減門店數量,這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于專注發展商業照明,尤其是專注商超、店鋪照明的LED照明企業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各大服裝鞋類的品牌專賣連鎖店,不僅不增加門店,反而大幅縮減門店數量,自然不需要增加門店的裝修裝飾費用,勢必減少或去掉照明燈具等建材產品的采購選用,假設當這個情況成為全國普遍的現象時,無疑極大影響到店鋪照明的市場商機和業務前景。
整體增勢雖良好難掩商照明市場隱憂
傳統服裝店面商鋪的普遍減少,對商業照明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各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看,發展前景廣闊、樂觀的商業照明市場,受此影響似乎不大。
過去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以及第三產業的迅速增長,推動商業照明市場的發展。尤其在商業戶對光環境的要求日趨提高,尤其在改造和經營成本的多重需求刺激下,LED 商業照明應用實現快速增長。
根據麥肯錫研究,2010中國商業照明的市場規模為84億,2012年達到152億,預計到2016年將達到214億元,2010年至2016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7%。另根據統計,LED 商業照明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6.88 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2.7%。可以說,以上是基于近幾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等形勢所作出的樂觀性預估。
商業照明是相對于家居照明而言,廣義的商業照明包括了辦公照明、店鋪照明、工業照明等,商業照明細分市場涵蓋商業連鎖、酒店、超市場、百貨、工業、辦公、學校、醫院、地鐵等領域,產品包括了筒燈、射燈,燈盤、泛光燈,面板燈、吊燈、吸頂燈以及其它品類燈具產品,產品強調設計感、光品質。
總體而言,商業照明市場需求量大,不斷快速增長,然而細分到各領域市場,未必是如此。例如KA渠道,尤其一些針對中低端的零售商超、專賣店的商業場所,這類照明市場,隨著服裝、鞋類等傳統實體門店的減少,且本身需求批量不大,KA渠道的市場空間同樣進一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