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爆發
1914年7月28號,奧匈帝國向賽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諸國分為兩大陣營彼此對立。德國的產品遭到協約國陣營的抵制,這意味著歐洲最大的兩家燈泡工廠西門子和AEG頓時失去了整個西歐市場。
飛利浦的母國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宣部保持中立。這個重大的外交決定,給了飛利浦公司在亂世中急速成長的大好契機。嗅覺敏銳的安東,立刻擴大產能,饑渴地準備一舉攻下呈現真空狀態的歐洲照明市場。
就在此時,美國照明巨人通用電氣向安東提出了一份專利和解協議:飛利浦可以合法地使用拉拔鎢絲;相對地,飛利浦必須退出北美。安東很快地同意了這個提議:此時此刻,應該專注于掠奪沒有西門子的歐洲。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利浦燈泡廣告
安東領軍的業務團隊在協約國成員之間奔走,遍及了西歐、北歐、以及東方的俄羅斯。一次大戰期間物資缺乏,加上德國商品受到協約國的抵制,飛利浦的產品很快就大受歡迎。盡管如此,還有個大問題極待解決:由于德國隊協約國成員發起了潛艇戰,攻擊海面上所有協約國(主要是美國與英國)的戰艦以及商船,造成物資流通困難。就算飛利浦訂單滿載,如果無法將貨物運到客戶手上,也是白搭。
于是,在大戰期間,安東干起了荷蘭人的老本行:航運。他購買了四艘漁船,內部改裝成貨船,在北海上靈活地將飛利浦的燈泡運送到法國、比利時、南歐地區、以及斯勘地納維亞——偽裝船隊順利躲過了德國潛艇的封鎖。
飛利浦的燈泡不止越過戰火順利到達歐洲諸國手中,船隊回程的時候,又會載著其他的物資回到荷蘭。一來一往,為飛利浦賺進大把財富。
大戰中,飛利浦獲得了巨幅的成長。盡管放棄了北美,飛利浦卻進入了拉丁美洲市場,同時接收了西門子與AEG的歐洲失地;此外,正式得到了通用電氣的專利授權,將公司長期潛在的專利風險一舉消滅。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來自北海小國荷蘭的飛利浦,成為歐洲最大的照明公司。
1919年,展現飛利浦燈泡工藝的哥利亞巨人燈泡。(來源:飛利浦研發中心Philips Research)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