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鴻夏戀”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其中跌宕起伏的“劇情”不輸一部都市感情大戲。據9月10日消息稱,鴻海與夏普原定在本周簽署收購協議,但因為出現有關債務和虧損的更多分歧,鴻海要求夏普主要的兩家往來銀行調低夏普股權的轉讓價格,因此這樁交易可能將再次跳票。
此事要追溯到上月25日,夏普召開臨時董事決定接受富士康7000億日元(約408億元人民幣)的收購協議,將歸入臺灣鴻海(富士康母公司)旗下進行經營重建。交易完成后,鴻海將持有夏普65.86%普通股股權。
不料,當日晚間鴻海方面又緊急叫停了這項簽約。鴻海在聲明中提到,夏普曾于前天早上遞交一份新的關鍵文件給鴻海團隊,“我們已經在當天(即夏普召開25日董事會前)通知夏普,我方必須厘清內容,并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前暫緩簽約。”
據外媒體報道,上述新文件是夏普一份金額達3500億日元(合203.35億人民幣)的“或有債務”清單。
在夏普約3500億日元的潛在債務曝光后,市場一度傳言,鴻海極有可能要求修改并購條款,不過,此傳言并未獲鴻海證實,鴻海表示,雙方團隊(包括鴻海的財務顧問JPMorgan、法律顧問Baker & McKenzie),目前正在就相關事宜進行協商,希望厘清現況并達成完善的解決方案,鴻海仍然期待本次交易盡快達成圓滿結果。
事實上,鴻海對夏普已苦戀四年有余。早在2012年3月份,鴻海曾試圖收購夏普9.9%的股份,但由于雙方沒能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達成一致,那次的談判以破裂告終。
2015年年底,鴻海再次拋出全資收購夏普的提案,準備的金額是3000億日元,條件是社長高橋興三等現任高管等退職,由鴻海集團派人出任一把手。意料之內的是,夏普以評估多種重組方案為由,沒有給予鴻海任何明確說法。
直到2016年1月底,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緊急訪問日本,提出了大幅高于于INCJ方案的6600億日元規模的援助方案,同時表示維持夏普董事的地位。由于這種原因,夏普董事會選擇鴻海作為優先談判的對象。然而,事情進展并不順利。
盡管后來又傳出了日本軟銀集團、韓國三星電子均有可能會介入競購,但最終夏普還是決定把自己出售給鴻海,只差臨門一腳,卻又出現“潛在債務”的意外變故。
鴻海收購夏普一事可謂是一波N折,幾近事成又戲劇化反轉,接下來的戲,還將怎么演?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