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本周業界重大新聞點評。LED封裝企業醞釀漲價,你怎么看?物聯網概念火熱,照明如何借勢騰飛?專利大戰愈演愈烈,LED企業如何自保?……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1:LED封裝有望漲價迎來春天?
聽說LED封裝企業準備醞釀漲價,今天都在朋友圈刷屏了。小編表示不淡定了,難道這是愚人節禮物?
從2015到2016年,似乎整個LED行業都籠罩了一層陰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斷升級的價格戰,通用領域的LED產品,出廠價幾乎已經觸底。
而就在前不久,飛利浦還揚言,要退出0.8美元出廠價的球泡燈呢。從下游應用市場的情況來看,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的價格勢必會進一步被壓縮。而在這樣的市場行情之下,封裝企業想要集體醞釀漲價,只怕是有點點難度。抑或,這是另外一種整合方式?通過加價來逼退那些實力較弱的企業?
阿拉丁“光”點2 :提質提價將促進照明行業健康發展
據媒體調查,思科瑞光電李誠透露木林森光顯科技因原材料成本與人工成本的增加而上調燈珠價格,廣東信達的部分封裝器件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上調。另外晶臺光電亦表示在升級產品的同時提高了價格,其他封裝企業均表示價格穩定。
在價格戰漩渦底下的封裝企業竟然自動提出價格“上調”,出了個奇了。封裝器件在前兩年強烈的競爭中,價格已接近底線,但企業仍然認為,傳統封裝在持續價格戰的影響下還有再降低的可能。現時部分顯示屏封裝器件出現回光返照是因為一季度一些基礎材料價格出現上浮,封裝企業無奈提價,將價格壓力傳遞到下游應用企業。同時顯示屏行業訂單回暖領封裝廠有提價的底氣。
在不惜代價降質降價的環境下,若然企業的提價是建立在升級產品基礎上,則將利于減緩價格戰競爭的壓力,并且將關注點重新投射到提高產品品質,促進企業重新走回良性發展的軌道。
阿拉丁“光”點:跨界聯手 智能照明將是物聯網的傳導“神經樞紐”
在低碳時代,如何打造一個既經濟又智能的照明環境顯得尤為關鍵。智慧城市在中國推行多年,如今需求開始顯現,城市中必不可少又隨處可見的便是照明,可見未來智能照明的市場體量不可估量。
可是照明如何無縫鏈入物聯網呢?物聯網提供大量的傳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以及射頻識別等技術,通過傳感器及微處理控制系統,使智能照明系統能夠“感知”環境,根據外界情況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最適宜、最自然的服務。
目前飛利浦、Cree,歐司朗以及飛樂音響紛紛跨界聯手華為和思科等巨頭,加速布局照明物聯網化,搶奪這一物聯網的要害端口。
阿拉丁“光”點:研發未動,專利先行!
過去一段時間,LED行業專利戰場可謂風起云涌:Enplas侵犯首爾LED背光專利賠逾2647萬,首爾Viosys向美法院提出UV專利侵權訴訟,日亞化于美國告Vizio液晶電視品牌專利侵權,晶元光電控告光鋐科技侵害發明專利,宏齊反擊狀告科銳專利侵權,日亞化與億光的專利訴訟不停歇……專利爭奪大戰似乎要在LED行業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不難看出,眼下LED企業從價格戰走向技術戰、節能戰、創新戰的趨勢日漸明顯,專利無疑成了各個企業脫穎而出的殺手锏。
我們都清楚,專利是企業實力的代表,是吸引用戶的主要手段,更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只有自身具備了核心技術和相關的專利權,才可以在專利競爭中享有話語權。因此,面對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介入到專利之爭,中國LED企業更要思考如何自保——研發未動,專利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