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本周業界重大新聞點評。晶元芯片漲價,否能帶動集體漲價?遭歐盟通報,國產燈具尷尬何時了?資產重組,華燦光電將帶來哪些驚喜?……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新一輪擴產潮來臨,芯片集體漲價不易
繼3月份部分封裝廠漲價之后,近日又傳出晶元芯片漲價的消息。LED上游價格的變動,牽動了所有LED行業人士的心,而晶元作為數一數二的芯片廠商,其價格的變動,無疑會影響著整個芯片領域的價格動向。
不過,雖然晶元已經做出了上調價格的舉動,但是否能夠帶動芯片領域的集體漲價?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消費性LED照明市場低價化趨勢下,LED市場競爭日趨嚴峻,而與此同時,與芯片息息相關的封裝領域,各大封裝廠商則正在醞釀新一輪的擴產潮。
其中,大陸LED封裝龍頭木林森在吉安SMD LED封裝廠投產后,2016年單月產能將朝向500億顆邁進。鴻利,國星等封裝廠產能也進一步擴大,大陸廠商為追求產能規模優勢,2016年仍會積極發動攻勢,并擴大價格戰規模,2016年下邊年價格跌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阿拉丁“光”點:國產燈具如何走出國門?
我國的照明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再次被警告。日前,歐盟委員會非食品類快速預警系統對中國產LED燈具發出了消費警告。據了解,警告源于一款中國產Top-max牌的LED燈泡存在嚴重的漏電風險,不合歐盟低電壓指令的要求和相關歐洲標準EN62560和EN62471,此次案件的通報國為英國。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以來歐盟RAPEX對我國照明燈具制造企業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通報次數已達數余起,大量產品面臨被召回,通報國家集中在英國、芬蘭、德國。
我們都知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然而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導致的“退貨門”比例也在不斷攀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頻頻遭遇尷尬。眼下,如何嚴把產品質量關,無疑成為拷問眾多出口企業的一大問題。
阿拉丁“光”點:華燦光電資產重組將有哪些變動?
從4月19日華燦光電公布資產重組,至今已經1月有余。關于此次重組,有股民推測是定增,也有股民預測是收購,那么華燦光電資產重組到底帶來哪些驚喜?
華燦光電2015 年虧損嚴重,華燦光電去年實現營業利潤-19,974.64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21.47%。今年華燦正積極引導企業正確發展,與木林森簽15億元合作協議,擬300萬參股北醒光子,完成對藍晶科技的收購。
業內指出,我國LED芯片已經嚴重供大于求,投資與回報率失衡。在這種情況下,行業洗牌催生兼并收購已是常態。不必講未來,兩年內只會剩下10家以內LED芯片廠。LED芯片產業或率先成為LED產業鏈趨向集中化的一端,在此環境下,國內芯片企業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