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有了光,我們24小時地快活。不過,陳辰覺得有光不夠,“還需要更亮”。
于是,2014年年底,他和韓仲教授(耶魯大學電子系系主任)創立Saphlux,研究新一代半極性氮化鎵發光材料,用于固態顯示及照明。
◆ Saphlux創始人:陳辰(右)與韓仲教授。
細算起來,上一代發光材料距今已走過20多個年頭,無論用在LED燈還是顯示屏上,它幾乎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無孔不入。但瓶頸也愈發明顯:單片LED芯片的亮度已達到極限。
為此,各國科學家紛紛投入新一代光學材料研究。其中,半極性氮化鎵發光材料成為實驗室新寵,“其單芯片亮度理論上可以達到過去的10倍”。但如何實現量產,成了一個難題。
陳辰帶領團隊,用藍寶石襯底,在今年6月研發出大尺寸半極性材料,從技術上解決了批量生產的問題。一經推出,全球前5的LED生產商有3家采用。
而除了大功率照明外,材料還能應用于3D投影、VR、醫療等領域。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陳辰的創業過程卻充滿著戲劇性……
相識在耶魯
韓仲教授的講座被安排在最后一個。作為氮化鎵材料專家,講座的內容自然離不開氮化鎵材料的價值和商業化。
講完,他沖臺下看了一眼。不出所料,每個人臉上的表情或困惑,或沒有興致。關于新一代光學材料的研究,在耶魯大學電子系,甚至全世界都是難題,更何況,他面對的是一群商學院的孩子。
“你們有什么想問的嗎?”講座結束后,他保留了例行提問環節。
臺下鴉雀無聲。此時,陳辰忽然站起來,打破了會場的安靜,“我想了解下這個材料的技術壁壘”。他是當天唯一一個提問的人,教授欣然解答。
這一幕發生在2014年,美國康涅狄格州耶魯大學的一個講座上。不久前的8月,陳辰來到耶魯大學攻讀MBA。雖然是商學院的學生,但他對技術毫不陌生:清華大學本科,24歲已經博士畢業,研發onyx360,獲業界多項大獎……
彼時,陳辰對固態照明顯示行業了解不多,遑論氮化鎵材料這種前沿研究。講座結束后,他再次找到韓仲。
“他是處女座,我是摩羯座,從星座上分析我們脾氣比較相投。”陳辰玩笑道。就這樣,兩個年齡相差20歲的人,結成忘年交,相約做半極性氮化鎵材料的商業化探索。
此后,陳辰對整個行業深入了解。
90年代,自中村修二研發出藍光LED以來,以第一代半導體發光材料為核心的固態顯示及照明已走過20多個年頭。發展到現在,其亮度已經到達極限。“想提高亮度,只能單純增加LED芯片數量。”
而在大功率照明及新型顯示(3D投影、VR等)上,第一代材料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半極性氮化鎵材料被給予厚望,成為光學研究材料的熱點。“其單芯片亮度理論上可以達到過去的10倍”。
但該材料的生產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韓仲教授已在這一領域積累了6年的研究經驗。“連其發明者——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也不能解決批量生產的問題。”
11月,兩人成立公司Saphlux。“沒有想太多,想先做著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