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作為照明行業最炙手可熱的技術之一,自從問世之日起便受到各大企業的競相追逐。有業內人士甚至將其稱為照明行業的新一輪革命,它將給照明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受生產產能、產品光效、成本以及銷售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OLED照明的推廣效果始終難盡人意。這不禁讓人疑惑:OLED究竟是照明新革命?或者終歸會是曇花一現,香消玉損?

據臺工研院IEK統計,2015年OLED照明市場規模不到1億美元,但其表示,展望2016年,隨著軟性OLED照明上市與推廣,加上在汽車應用的導入,期望OLED照明市場能有較大幅度的成長。而最近IDTechEx也發布了一個有關OLED照明的報告,報告預測2025年OLED照明市場將超過18億美元。IDTechEx對長期的OLED照明市場持樂觀態度,因為“OLED照明展現了一項破壞性技術的關鍵特性”。

那么,與LED相比,OLED照明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優勢,以至于照明行業對其前景如此樂觀?甚至還將其看成是照明產業的新革命?
眾所周知,柔性是OLED最大的優點。另外,透明顯示也是OLED照明的強項。因此,OLED照明目前在小眾市場找到了機會:比如高檔酒店、夜總會、展會等B2B領域。
同時,OLED照明與傳統的照明方式相比有更多的優點,例如無紫外、無紅外輻射,光線柔和、無眩光、無頻閃,光譜豐富、顯色質量高等。這些特點使得OLED照明在對光源有高質量需求的地方可以大顯身手,如護眼燈具、博物館照明、醫療照明等領域。
OLED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利基市場。由于LED發熱集中,需要外加燈罩,散熱裝置,光線散射裝置等,燈具設計較為復雜;OLED的平面光源特性,除適合各種型態的燈具設計之外,散熱表現也較好,不須額外加裝散熱元件增高燈具成本。未來實現柔性基板的OLED發光,更為照明設計者開創了無限的想象。
因此,在LED照明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OLED照明成為眾國際巨頭搶灘的高地。
面對OLED照明的市場潛力,國外照明巨頭憑借技術與資金的優勢早已大舉投入發展。目前,技術前沿的當屬日本和韓國,且發展步伐較快。在OLED領域,以韓國首爾半導體、LG以及日本住友化學、ELTechno等企業實力最為強勁。不過歐司朗同樣不容小覷,飛利浦以及GE照明同樣令人期待。
在今年3月份的法蘭克福展上,包括LG、歐司朗、住友化學等企業紛紛展出了OLED照明產品,令人印象深刻。

當然,OLED產業的火熱,同樣促使大陸廠商奮起直追,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維信諾、南京第壹有機等國內企業在OLED領域頻頻動作。除去大陸廠商,剛剛成功收購夏普的鴻海也宣布,將拿出2000億日元投入OLED面板的研發量產工作。
OLED照明產品的出現被視為“第四次照明革命”,世界各國已爭相發展,歐美廠家技術雄厚,韓國有政府的強力支持,日本企業強強聯合,形成極強的競爭力。但由于OLED也是資金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的產業,OLED產業如同LED產業,必須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及扶持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同時,OLED也有致命傷。那么OLED的致命傷是什么?答案顯而易見:“壽命”跟“價格”。而“磷光”跟“印刷制程”是限制“壽命”與“價格”的關鍵因子,而這也是許多做OLED材料的人,用力開發的方向。
首先,藍色磷光一直沒有撥云見日。從兩家做OLED發光材料威武的巨人日商出光興產和美商的對比來看:出光索性不放藍色磷光,UDC個性比較好強,而且他有磷光王的包袱,只是磷光王費盡心思弄出來的藍光,其實不是標準藍色,而壽命表現也不盡人意,LT95是什么概念?700個小時!每天使用八小時,三個月后5%的光就已損耗;其次,藍色磷光遠不到商業化的標準,如今市面上的藍色還是使用的熒光。
至于印刷材料,效率只有更差、壽命只有更短,完全不是現階段可以端上臺面的。
OLED進軍普通照明市場,價格仍為主要障礙。OLED照明價格過高,主要是因為OLED照明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主流的蒸鍍制程效率未能提升,因此材料利用率不高,進而提高了OLED照明生產成本。而LED照明在經歷十年發展后,價格早已大幅度下降。目前,OLED照明在價格方面仍無法撼動LED照明的市場地位。
但正致力于OLED技術研究的企業也別氣餒,至少未來三五年內OLED仍會在市場保持其熱度不減。現階段,OLED也正逐步朝汽車尾燈和裝飾照明方向發展。同時由于白光可以避開藍光的先天缺殘……總歸一個道理,大部分技術問題都是“時間”跟“錢”可以解決的。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白光OLED的效率、壽命以及亮度等性能正在逐步提高,將向著大面積化、高可靠性、高效率及柔性化發展。另一方面,OLED照明產業化的序幕已經拉開,即將有更多高質量的白光OLED產品出現,帶給我們更舒適、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