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如何才能活下來?
運營成本高、盈利難,植物工廠如何才能活下去?中國農科院博士、遼寧工業大學客座教授、北京農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旭認為,找對商業模式至關重要,“植物工廠首先應該做到拒絕高大上,在匹配、適度、規模上下工夫,不應該無休止的追求科技制高點,不要拿來主義,差異化適度管理才能最大化降低成本,使利潤達到最大化;從種植品類來說,可以采用不與大宗農產品競爭,需要發揮的是其特征優勢,針對的是都市現代農業中服務都市特意化、高附加值、差異化的特需農業產品做文章。”他表示,植物工廠的商業模式并不是利用生物科學、建筑工程、環境控制、機械傳導、材料科學、設施園藝、計算機等等一系列復雜的高科技把植物工廠造出來,這沒意義,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它活下去。植物工廠商業模式的關鍵點就是度,過則溢,淺則缺,適度才能生存、互補才能發展。怎么使共同體參數,包括投入、產出、運營的成本與效益達成一個正比,使植物工廠真正有存在的價值,才是商業模式唯一的發展前景。

據悉,植物工廠的市場機會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植物工廠設備銷售與建置,另一個是植物工廠生產的蔬果作物銷售產值。目前包括日本、臺灣在內的全球企業在商業模式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而他們的這些探索,或許對于中國企業發展植物工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給特色餐廳等提供小型的植物工廠柜。農場與超市結合、農場與商場結合、農場與餐廳結合、農場與寫字樓結合……前廠后店,像面包房,新不新鮮,一切眼見為實。
2、在家庭中推行微型植物生產設備:不僅可以綠化空間,增加室內含氧量,有效吸收室內有害氣體,調節空氣濕度,還可以體會家庭耕種的樂趣,而且還能天天吃上有機菜。
3、為特殊人群提供食材:即植物工廠針對特殊人群,通過調控光譜及營養脅迫等方法,開發功能性蔬菜,以滿足不同人群的營養攝入需求。
4、用植物工廠的方式大批量生產種苗:植物工廠從生產功能上來分,可分為植物種苗工廠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廠,還有一部分大田作物、食用菌等。通常,蔬菜等以地產地消為原則,而種苗及藥用植物等附加值較高,還可出口。
5、種植具有特殊風味的香料作物等等:相比常規品種生菜、菜心等,香料作物與具特殊風味的高單價作物較為稀缺,產品的經濟附加值較高,不少企業開始嘗試種植。
6、科普培訓、旅游觀光、休閑體驗:另一種市場化的探索則是將植物工廠打造成為集生產、科普、旅游、休閑于一體的基地。植物工廠本身在生產蔬菜的同時,可以開發成為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