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國內首款獲得II類醫療器械認定的讀寫臺燈野光源視力教練燈在擁有4000萬用戶的頂尖新媒體和生活美學電商平臺——一條正式全網首發!
點此鏈接進行購買:
https://h5.yit.com/product.html?product_id=33013&_spm=1.1544.12045.2.pr-33013
這款臺燈是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與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共同進行臨床試驗的,臨床試驗結果為:能讓使用者在工作學習的同時,讓眼睛的瞳孔跟著燈光變化而運動,進而聯動人眼的睫狀肌跟晶狀體跟著運動,起到對人眼調節系統訓練的功能。在臨床上可以緩解各個年齡段患者因調節緊張而引起的眼睛疲勞,對調節痙攣(假性近視)有理療康復的作用,對青少年的近視預防起到一定的幫助。目前也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界定為第二類醫療器械。
動態光源有利于控制近視的發展
“戶外活動可以抑制近視的發生發展”成為近視眼研究領域一大熱點。國內外的眾多著名研究發現近視眼青年的早年時期戶外活動時間明顯比非近視眼青年少。
一項著名的研究對悉尼和新加坡兩地華人青少年近視眼患病率、戶外活動時間進行比較,發現盡管悉尼華人青少年近距離工作時間比新加坡華人青少年多,但是悉尼華人青少年的青少年近視患病率(3.3%)卻要遠遠低于新加坡華人青少年(29.1%),這可能與悉尼華人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13.75小時/周)遠遠高于新加坡華人青少年(3.05小時/周)。另一項研究還發現戶外運動對近視發展具有保護性作用,但室內運動卻與近視的發生、發展無關;而且在戶外即使沒有進行體育運動,仍有助于抑制近視的發展。因此,戶外活動的保護作用并不是因為減少了視近活動的時間,而與“戶外時間”長短直接相關。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兒童近視進展速度在日照時間較長、光照強度較高的夏天比冬天慢。
綜上所述,戶外活動是抑制近視發生、發展的一個獨立的保護因素,而這一效果的大小與近距離工作時間的減少、“戶外運動”與否無關,與“戶外時間”的長短直接相關;增加戶外時間就能降低近視的發生風險、且有利于控制近視的發展速度。
至此,視力教練燈的出現將解決以往孩子護眼依從性差的局面,為孩子視力保健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而近視的預防和控制的方法也將從被動向主動方向邁進!
延伸閱讀
野光源視力訓練燈由廣東野光源視力保健研究院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聯合研究并通過廣東省科技廳立項,項目主要負責人為廣東野光源視力保健研究院陳梓平院長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曾駿文教授。
本次臨床研究由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終身名譽主任、國家眼科973首席科學家葛堅教授執領。參加這次臨床研究的還有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國際眼科中心副院長、中國女醫生協會眼科分會副會長張銘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