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晶元光電與鴻利智匯簽署了一項關于車規級LED芯片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自2017年11月至2021年10月,鴻利智匯或其子公司向晶元光電采購車規級LED芯片,合計金額約為5億元人民幣。
公告顯示,鴻利智匯與晶元光電在汽車照明LED產品領域均有充分布局,并將LED汽車照明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方向之一,雙方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由晶元光電提供受知識產權保護的車規級LED芯片,鴻利智匯封裝成車規級LED燈珠,相互配合,共同推動車規級LED產品的開發、認證,力求增強雙方的市場競爭力。
說到晶元光電與汽車照明,不得不提另外一家不久前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大廠——三安光電。兩家公司可謂淵源頗深。那么,兩家大廠誰的實力更強呢?
2017年9月28日,三安光電完成出售臺灣晶元光電的股份3330萬股,收回12.44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2.73億元)的投資。出售的價格大致在37.37臺幣/股的水平。此前,三安跟晶電是競爭對手,卻又是晶電的股東,亦敵亦友的關系對晶電的確造成一些困擾,如今三安光電清空持股,可以確定「分道揚鑣」,雙方未來就是競爭關系。
這些出售的股份時來自于2014年,晶元消滅性吸收合并競爭對手璨圓光電時被動轉來的,大體上相當于合并后公司總股本的3.05%。如此倒推晶元光電當前總市值不到500億新臺幣,折合成人民幣在100億上下,與三安光電超過1000億的總市值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三安在2016年從營收和凈利潤全面反超昔日LED龍頭晶電(元)之后,成為LED領域新的王者。
不過,晶電在高端產品技術優勢明顯,尤其是新型態顯示技術MicroLED導入穿戴裝置應用的樣品已經出爐,由于MicroLED必須用到RGB LED芯片,目前晶電是全球最大四元紅光LED芯片廠商,而全球有能力供應RGB LED芯片的廠商只有晶電和歐司朗,加上市場盛傳蘋果積極布局MicroLED、據傳可能今年底前就會試產小熒幕MicroLED相關產品,一般相信,若MicroLED順利進入量產階段,晶電將受益于MicroLED長線發展趨勢。但目前三安micro LED 公司雖然已出樣品,但沒有規模生產。不過,三安正在積極布局MicroLED,進展超出預期,以期打開全新市場。
晶電與三安目前在藍光LED業務上幾乎100%正面競爭,背光、顯示屏、照明等主要市場或多或少均有重迭,但在四元LED上,三安光電則明顯小于晶電,在紅光LED產能弱勢,限制了三安跨入Mini LED、Micro LED的優勢。
再來看看全球發展趨勢,從需求上看,LED應用主要有照明、背光和顯示,背光增長幾乎停滯,照明方向未來5年能夠保持復合增長率達到20%,顯示方向復合增長率達到30%左右,前景更加明朗的是通用照明、顯示和汽車照明三個細分。而全球MOCVD的保有量預計2017年達到3050臺之后,未來5年會增加至3069臺。
目前,晶電無擴產計劃,而三安將從8月開始以每個月10 臺MOCVD 的速度投放新產能。2017-2018年三安將新購150臺左右MOCVD進行擴產,擴產產能到位后,公司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攀升至22%,全球LED芯片龍頭地位更加鞏固。
另據報道,臺灣的封裝廠與三安的生意往來程度絕對比想像中還高,三安的供貨比率已經超越晶電,晶電只好降低大陸、新興市場比重,并經營歐美的燈絲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