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企業針對11家中國企業發起LED專利“337調查”一事,奧拓電子3月29日上午發布聲明公告,稱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分析師認為,美國企業發起類似LED專利訴訟并非首次,建議中國企業積極應訴。
3月27日,美國Ultra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艾比森、奧拓電子等11家中國企業對美國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LED燈驅動及其組件( Certain Light Engin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
奧拓電子在公告中表示,該公司在充分尊重和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同時,也致力于通過法律手段確保自主知識產權不受他人侵犯。公司已累計獲得5項美國發明專利和4項歐盟發明專利。
隨著奧拓電子國內業務量大幅增長,海外業務量占比降低,且公司海外市場主要在其他地區,對美國市場銷售規模很小,在2017年公司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在2%以下。
針對上述消息,奧拓電子正在積極開展相關調查,截止此聲明發布之日,未收到正式應訴通知書等相關文件。后期奧拓電子將會密切關注相關事項發展,協同國家相關行業協會和組織,采用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合法權益。
作為中國LED的行業協會,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3月28日也發布聲明稱,這次事件是美國個別企業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的投機行為,該協會將“組織行業資源和力量,積極應對此次337調查”。
中國光學光電子協會在聲明中還說,美國Ultra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所擁有的兩個專利以防水為主要訴求點,并無實質性的保護效能,該專利對中國LED顯示企業出口美國并無實質性的約束和傷害。實際上,具有該專利特征的產品早在其專利提出申請之前就已由多家公司在美國市場上銷售,因此對該專利的穩定性持有很大的懷疑。同時,該專利不屬于LED顯示屏的核心關鍵技術,中國企業的相關產品技術是否對其構成侵權有待落實,337調查具體取證、侵權認定等是復雜、漫長的過程,最后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張小飛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在LED領域,美國企業最早發起的337調查是針對LED半導體芯片的專利侵權。使用侵權的芯片所有的燈珠產品和顯示屏產品出口到美國時侵反了專利,誰就會受到針對性的制裁。所以,在美國市場,一般讓消費者購買有專利的產品。而科稅、歐司朗、飛利浦照明、日亞、三星等歐美日韓企業之間,已完成了LED芯片專利的互相授權。
“以前也發生過337調查事件,針對LED產品專利的訴訟,并不稀奇。”張小飛說,這是做外貿的企業要防范的,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必須有美國的專利受權。
據了解,涉及這次337調查的企業包括艾比森、奧拓電子、雷曼光電、上海三思、洲明科技、元亨光電、利亞德、聯建光電、深圳金立翔視效科技有限公司等。
LEDinside中國研究總監王飛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337調查是美國企業一直有使用的、削弱其它國家企業競爭力的手段之一,LED行業往往一兩年會遇到一次。被起訴的企業,如果想繼續在美國的業務,要么應訴,要么和解,像洲明、鴻利等企業前幾年也曾對337調查積極應訴,結果影響不大。這次337調查剛好在貿易戰的背景下,因此引起更大關注。
王飛說,在這次337調查涉及的中國LED企業中,艾比森、雷曼出口到美國的比例較高,超過營業收入的20%,其它公司美國市場的收入相對并不算大。
另一位LED行業的資深觀察人士張宏標認為,美國Ultra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主要是做LED顯示屏的,起訴的主要是中國LED顯示屏企業。LED顯示屏相關技術大部分是實用新型專利,中國LED顯示屏企業的相關顯示模組技術能力已經不亞于美國企業,大部分龍頭顯示屏企業也做了不少的專利布局,但在美國的專利布局的確較少。美國LED顯示屏企業大部分的LED顯示屏都是中國企業代工的,這部分產品美國企業在專利方面應該有較好的布局和規避,同時中國出口美國的LED顯示屏也大部分是代工的。所以,如果應訴,勝算相當大,主要風險是特朗普政府現在在積極做貿易保護,中國企業可能遭受不公平待遇。
“隨著中國LED企業全球化發展,企業的確需要更重視在專利方面的布局。”張宏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