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智能照明,目前消費者的接受度普遍有所提升。高工產研LED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馬子淇表示,在眾多新應用市場中,智能照明仍處于高速成長階段。GGII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照明市場規模達到264億元,GGII預計2018年智能照明市場規模將達387億元,同比增長46.6%。

關于GGII對智能照明市場高速增長的預測,高工LED董事長張小飛博士表示認同。他指出:“智慧照明增長速度很快,但目前市場滲透率還不夠,甚至連20%的比率都沒能達到,所以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由于通用照明的增長疲軟及智能照明的快速成長,國內外照明巨頭紛紛加強布局智能照明,可以說智能照明時代將近。然而不得不提的是,隨著消費者以人為本的意識增強,人們對照明的需求也正發生改變,以人為本的照明也應運而生。由此,新時代下智能照明的發展方向,即實現城市,燈光,人,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在昕諾飛中國區照明設計和應用部總經理姚夢明看來:“照明一定是以人為本的,一定是健康的。人每天所需要的照明應該像自然一樣隨時變化,尤其是面對更人性化和更健康的環境需求,這也是人因照明根本所在。”
在智能照明領域,LED通過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以人為本的照明。基于技術本身來說,LED出現之后更容易控制光的強度、光的光譜,加上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照明控制技術的成熟,不同時間提供不同光譜、不同對比的照明效果從技術上說完全可以實現。
基于消費者對照明需求的新變化,情景照明近來被提及得越來越頻繁。明微電子總經理李照華談到,智能照明是一個光可以“隨時亮,隨時不亮”的行動,而且這個行動不僅僅完全是由遙控器決定;而情景照明則是“光”與“心”的連接,是智能照明的再升級。情景照明,是在保持智能照明技術要求的同時,在設計上“更上一層樓”,由專業的光設計師設計出符合場景及人們內心情緒的燈光布局。

至于情景照明,李照華認為燈光設計是最關鍵的環節,如果技術效果可以達到“耳能聞目能看”,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情景照明。但是目前面臨的還有一大挑戰,就是提升系統安全性,因為現在的系統安全強度均有些差強人意。李照華解釋到:“比如一臺音響,它能將信息傳到云端,它就可以竊聽你的任何活動,所以這種風險時時存在。”
其實,對于用戶隱私問題的擔憂,終端消費市場一直存在。日前,因多家公司先后爆出私自收集用戶數據而令到用戶有所損失或困擾,導致歐盟制定了史上最嚴厲的數據隱私法《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并已于5月25日開始在歐盟地區生效。
根據歐盟在GDPR里的規定,相關組織必須對個人數據的處理方式保持透明。違反規定的企業,最多可能面臨其年營收4%的罰款。這在業界引發了一些焦慮,很多企業都希望向顧問、商業伙伴和監管者尋求咨詢,甚至有科技公司選擇停止為歐盟地區居民提供的服務。小米旗下的智能燈具廠商Yeelight也不例外。
系統安全隱患問題是智能照明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對于智能照明企業而言,不僅僅只是生產一個照明燈具如此簡單,需要思考如何提升系統安全性,增強用戶體驗感和滿意度。但智能照明產業鏈牽涉范圍廣泛,需要照明企業、互聯網(物聯網)平臺企業等共同參與,中間還涉及各式各樣的控制協議和聯盟。因此,多方融合與跨界合作是目前推進智能照明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
LED發展至今,由外延、芯片、封裝、燈具、智能調控系統、傳感系統、軟件等組成的產業鏈,展現出來的是跨界的資源整合能力。只有通過不同領域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滿足要求的最終產品。上海昭關照明實業有限公司(WELLMAX)副總裁周詳先生指出,處于技術和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時代下,資源整合能力成為了企業成長進步的關鍵,跨界合作也成為了現今智能照明發展的必經之路。
正由于單一照明企業推進智能照明產業的局限,越來越多的跨界合作案例涌現。昕諾飛與華為、小米簽署合作協議,推廣家居智能照明;歐普照明攜手華為發布智能照明系統;雷士照明攜海爾家居涉足智能家居共建生態圈;陽光照明與京東一起實踐互聯網+LED照明等等。
由此可見,好的產品是通過多方資源整合而成的結果。新時代的光,不再只是簡單的照明或亮化,而是需要滿足健康和可持續的智能照明。發展智能照明,只有通過產業鏈每個環節之間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全方面需求,最終的產品才能得到推廣并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