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聯建光電發布公告稱,為滿足公司日常經營發展需求,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資金,公司擬向個人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人民幣5000萬元,期限為不超過3個月。據了解,此筆借款年利率為10%,涉及的相關稅費由聯建光電承擔。
其實,這并不是聯建光電第一次對外借款。6月28日,聯建光電曾公告稱,向自然人武少勇借款人民幣4000萬元,期限為不超過 3 個月,此筆借款年利率同樣為10%。
短短20天之內,聯建光電先后發起兩筆對外借款,借款金額高達9000萬元。作為一家總市值超40億元的上市公司,頻繁對外借款難免會引發投資者對其現金流的猜疑。其實,業界的擔憂也并不無依據,聯建光電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Q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37,625,723.08元。“賬面上沒錢”的尷尬局面不得不令聯建光電頻繁借款。
現金流量管理是現代企業理財活動的一項重要職能,建立完善的現金流量管理體系,是確保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衡量一個企業經營狀況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債務,資產的變現能力等,現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有金融界人士指出,現金流量比傳統的利潤指標更能說明企業的盈利質量,因此,伴隨企業整個工作流程的現金流量控制和管理就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任務。
對于LED行業而言,資金鏈斷裂被視為業內企業走向末路的罪魁禍首,這也是企業對于現金流的掌控不足造成的。2017年,福特斯、北森科技等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案例仍歷歷在目。其實,一家家企業的倒閉給業內人士一次又一次敲響警鐘。
為了解各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及2018年第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情況,高工LED對部分上市公司去年年報及2018第一季度報進行了梳理,供業內參考。


(數據來源于各家上市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報和2017年年報)
從以上43份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度僅5家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負,而2018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達到了23家,占比53.49%。經查閱資料得知,正常情況下,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財務費用+本期折舊+無形資產遞延資產攤銷+待攤費用攤銷。如果計算結果為負數,表明該企業當期出現虧損,經營的現金收入不能抵補有關支出。
以最高負值的廈門信達為例,從其合并現金流量表可以看出, 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8,411,354,612.88元,再加上稅費返還以及其他現金等共收入8,816,767,037.77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約8%;其因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以及支付的各項稅費等現金流出共14,582,175,646元。因此,導致廈門信達第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5,765,408,608.23元。
在昨天的《19份業績預告背后:LED景氣度延續,增速已明顯放緩》一文中提到,從去年的全面回暖到今年上半年的逐步分化,LED行業已經處于充滿變數的下半場,競爭加劇、價格下跌、原材料漲價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整個行業都將面臨著業績增速放緩的風險。因此,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更應注意資金安全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競爭環境的劇烈變化,行業跑路潮或許會提前,企業或會面臨產業鏈條上資金收復上的難題,因此企業自身需要做好資金安全風險預防,做好現金流量的管理,維持企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