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收購的子公司連年造假,聯建光電(300269)踩上了地雷。周二,聯建光電公告稱,子公司主要負責人收到證監會《市場禁入決定書》。據梳理,聯建光電自2013年以來瘋狂對外收購,5年累計收購18家公司,去年聯建光電已對部分虧損公司商譽減值5.58億元。但截至目前,聯建光電在賬商譽仍有38億元。日前聯建光電已預告,由于今年需要計提商譽減值,今年凈利潤可能出現首虧。
子公司三年造假虛增利潤
經證監會調查,2014年至2016年間,聯建光電子公司分時傳媒通過虛構廣告業務收入、跨期確認廣告業務收入,連續三年虛增利潤6179.70萬元。2014年,分時傳媒與瀘州老窖(000568)柒泉小酒簽署戶外廣告發布合同,合同金額為1500萬元,但這份合同實際并沒有全部執行,分時傳媒就已經確認了銷售收入。當年,分時傳媒以此虛增利潤619.62萬元。2015年、2016年,分時傳媒故技重施,又在多份廣告業務合同沒完全執行的情況下,就提前確認了銷售收入,以此虛增利潤。同時,分時傳媒還在2016年跨期確認了合同廣告業務收入。
公告顯示,分時傳媒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虛增利潤金額分別占聯建光電利潤總額的3.82%、12.97%以及4.07%。而連年造假的分時傳媒是聯建光電2013年底,耗資8.6億元收購100%股權而來。當時,分時傳媒相關股東還承諾2013到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8700萬元、1億元、1.13億元、1.22億元和1.28億元。
但分時傳媒連年造假,也沒有完成承諾業績。據披露,分時傳媒僅2013年兌現承諾業績,此后實際業績與承諾相差甚遠。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時傳媒實現凈利潤僅9579.02萬元、7508.30萬元和9904.79萬元,完成率分別為95.79%、66.45%和81.19%,其中還包括了虛增的利潤。2017年年末,建聯傳媒已對分時傳媒做了商譽減值準備2.67億元。
因為分時傳媒的造假行為,也導致聯建光電在2014年~2017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12月21日,聯建光電收到了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聯建光電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上市公司董事長劉虎軍、財務總監儲偉晉等17個相關當事人都被處以3萬-20萬元不等的罰款。
同時,分時傳媒主要涉案人何吉倫、周昌文、朱賢洲被處以30萬元罰款,周二,證監會還對上述3人下發《市場禁入決定書》,其中何吉倫被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周昌文、朱賢洲則分別被采取3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也就是說在禁入期間內,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擔任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董監高職務。據證監會官網披露,何吉倫為分時傳媒的原控股股東、實控人,朱賢洲、周昌文分別擔任分時傳媒董事長、董事和CEO,實際組織、參與涉及虛構廣告業務、跨期確認廣告業務等。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基于證監會認定的事實,我們認為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7日期間買入聯建光電且未在此期間清倉的投資者,均受到了聯建光電虛假陳述行為的誤導,該部分投資者有權根據規定要求聯建光電賠償損失?!澳壳耙延谐^150名投資者委托我們針對聯建光電提起訴訟,首批投資者的訴訟材料將在2019年初遞交法院?!?/p>
5年收購18家公司埋下商譽隱憂
據了解,聯建光電最早是一家中高端LED全彩顯示應用產品的系統方案提供商,但2011年上市后業績增長緩慢,扣非后的凈利潤甚至出現連續下滑。當時聯建光電便產生了跨界廣告傳媒的想法。2012年,聯建光電設立聯動文化,期望從單純賣廣告設備跨界到運營戶外廣告媒體資源,但對業績的提振效果同樣不夠顯著。
2013年,聯建光電已瀕臨虧損的邊緣。正是在這一年,聯建光電以738.48%的增值率收購了分時傳媒。此后,聯建光電不斷對外收購擴張。2015年,聯建光電收購了3家公司,2016年更是通過定增豪擲19.6億元,高溢價收購了4家公司。直到2017年,聯建光電還籌劃收購了4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據同花順(300033)統計,聯建光電自2013年以來收購的公司多達18家。
瘋狂的收購也令聯建光電的商譽呈爆發式增長,從2014年的7.11億到2015年的14.65億,再到2017年前三季度的商譽已累計到46.67億元。并且,2013年至2016年期間,聯建光電也均未做商譽減值準備。直到2017年年報,聯建光電多家子公司未完成業績承諾,當期商譽減值損失5.58億元。截至今年前三季度,聯建光電仍有高達38.43億元的商譽在賬。聯建光電已預告,由于今年需要計提商譽減值,今年凈利潤可能出現首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