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時今日看來,可能正是因為鄭州城市照明起步早,在近幾年各大城市相繼發力的時候,鄭州仍舊不為所動,城市照明發展進程緩慢,還是建立在以前的基礎上做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或許也是因為建設的自信,大潮流的涌動,讓鄭州有更多冷靜的思考時間,它需要等待和積累,探索出更好的符合城市特點定位的照明方式。
對于鄭州城市照明存在的問題,從總結歸納的資料來看,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缺乏專業設計、設計手法陳舊
鄭州市現有的照明缺乏專業設計、設計手法陳舊、內容單一、照明技術落后,有的燈具照射部位不當、照度不足、光色失調與建筑風格不協調。
缺乏合理的規劃及充分的科學依據造成光污染及資源浪費
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及充分的科學依據,一些燈光照明工程片面追求燈光效果的絢麗多彩,存在擾民、影響生態環境等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光污染。
缺乏特色
突出表現在多數建筑物不注重建筑照明,由于照明手法單一,只使用大面積的泛光照明而缺少多層次的局部照明,缺乏創意和表現力,使得白天富有特色的建筑在夜間顯得蒼白、沒有品味。
缺乏尺度感和整體性
缺乏尺度感主要反映在夜間硬質景觀的表現上,普遍的問題是宏觀有余而細節不足。很多在白天為行人設置的小尺度設施到了夜間反而成為路障,而且燈具無論在造型還是尺度上均缺乏細致的考慮。事實上,城市空間中的各種燈具是聯系白天與夜晚景觀的紐帶:白天可以點綴空間特色;入夜則是人類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發揮其指示和引導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間標志城市尺度與特色的活躍因子。同時許多單位注重在夜間突出自身形象,而缺乏整體觀念,導致建筑夜間照明各自為政、雜亂無章、沒有重點、缺乏整體性。
鄭州的這些問題,或多或少也是全國大多數城市照明所面臨的問題,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之法,也有專家曾提過以下方面的改進建議:
充分利用城市的優勢和特色資源
鄭州市區有很多開放性城市公園綠地和廣場,沿金水路至建設路有光大廣場、紫荊山公園、人民公園、碧沙崗公園,沿中原路至東西大街有綠城廣場、中大游園、正興游園、二七廣場等城市公共活動空間。針對這一特點,規劃設計應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這些城市公共活動空間進行重點照明設計,形成良好的景觀,作為街道建筑照明的補充。
同時,鄭州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和部分造型較好、體量較大的建筑。在市中心鄭州有革命歷史紀念意義的二七塔,著名的河南博物院。照明設計要體現鄭州市的文化歷史特色,在整個城市的夜景照明中積極表現鄭州的文化特色,通過設計,使光傳達文化的信息,創造體現鄭州市歷史特色的夜景,形成夜間視覺的重要元素和城市的標志性夜景景觀。
而根據城市空間結構及景觀尺度影響觀景的方式,可以考慮沿路段照明的區段特色及節奏控制,既有連續的街道界面的夜景又有突出的重點景觀使游人在觀賞的過程中形成對鄭州市夜景的完整鮮明的意向。
通過對色彩的控制創造有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
色彩對人們視覺和心理有重要的影響,必須控制好城市夜景照明色彩的使用。根據城市各區域的特點確定色彩的使用,并通過對現狀夜景的全面考察,使色彩的運用與原有城市夜景相適應,突出特色。注意彩色光的使用色彩與照明方式是密切相關的,不可誤用,如勾邊用白色和藍色,泛光用暖白色和黃色。建筑輪廓和標牌等一些地方可用彩色光大面積泛光仍以白色和黃色為主。局部地區為營造熱烈豐富的氣氛可運用較多的色彩變化。
通過照明方式及動惑照明的靈活運用,增強城市的夜景特色
可采用輪廓、泛光、內透等照明方式相結合的手法,突出照明對象的特點。照明方式應進行整體規劃,同一路段的照明應在統一的基礎上做到豐富。比如一段路的建筑可能都采用頂部勾邊,形成統一的整體效果,個別建筑再結合泛光或招牌的照明表現出豐富的效果。在商業區和公共休閑活動區可采用動感照明的方式,營造豐富熱鬧的氣氛。商業區廣告牌則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避免出現雜亂無章的狀態。
根據鄭州市的特點和情況,分期進行夜景照明的實施
夜景照明規劃設計應根據鄭州市的特點和現狀夜景照明情況,提出分期實施的步驟,使照明規劃更加切實可行。對于整體夜景效果影響大或是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關鍵節點先實施照明,使城市有一個較完整的夜景景觀,再逐步進行其余地方的照明。對于建筑的照明,也應根據其建筑類型和所處環境按重要性分級后分步驟進行:首先進行節點周邊及重要建筑的照明,接著對路段上其余比較重要的建筑實施照明,最后實施一般建筑的照明,形成完整的城市夜景。
由此可以看出,鄭州城市照明的大環境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而鄭州本身也在積極探索,等待新面貌的來臨。在此契機下,阿拉丁神燈獎組委會與當地學會、路燈所、工程公司等單位的聯合組織下,對鄭州夜景進行了實地的走訪、考察,又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展開討論,對鄭州照明做了深入探討。
座談會合影
座談會上,河南省照明學會副秘書長馮健在介紹鄭州城市照明情況時談到,鄭州城市照明在2002年左右發展起來,在發展期過后,沒有重大事件,也就沒有關鍵性的變化。現在能推薦的地方就是金水區中心商業區域,其中“玉米棒”(千禧廣場建筑外形酷似玉米棒,因而在當地有此名稱)是值得欣慰的一部分,對比其他城市它沒有那么絢麗、五顏六色,顏色比較柔和,讓人感覺很舒適,也實至名歸地成為了鄭州地標性建筑。
在河南省泛光照明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陳少華看來,鄭州東亮西暗,有著明顯的地域空間區分,東區代表這城市新型規劃發展的方向,夜景燈光規劃設計先行,有著相對良好的前瞻性規劃性,燈光較西區整體光環境良好,以“玉米棒”為核心視覺點,連接整個東區如意湖的建筑群,形成體量完整的組團式燈光。除去東區CBD區域有良好的燈光效果,其他區域相對都較不足。整體上他認為鄭州城市照明可能落后于北上廣深等城市三五年,而外地人最有印象的也就是“玉米棒”,但鄭州是多文化的發源地,沒有“玉米棒”之前,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最早的地標,是一個時代乃至文化的記憶節點,它有很好的載體、很好的故事和很好的歷史沉淀,但目前宣傳力度及燈光的文化氛圍挖掘都不夠突出。“不盲目跟隨,做有品質精細化的照明;把腳步慢下來,讓照明的道路順其自然發展;多以文化為點,做出具有中原特點的夜景照明燈光作品;在多媒體時代,凸顯自身的內涵,讓燈光更深邃。”這是陳少華對于鄭州照明的建議。
鄭州東之晨照明設計有限公司主創設計師劉博學則在更宏觀角度表達了自己看法:
基于鄭州的夜景體量,他認為鄭州還未建立初步的夜景體系,城市的道路、邊界、標識物是很重要的基礎工程,而鄭州夜景還是屬于比較錯落混亂的狀態,燈光的顏色、建筑物的勾勒都不能很好地表現這座城市。如果能夠讓老百姓走進空間里面,很好地感受光亮,讓人們對燈光有新的認知,引領人們的審美,做出更加講究質量和品質、有意義的照明,這是他所期待的。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照明所副所長李敘博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現在鄭州整個照明屬于中原特色,與國內同級別的一些城市對比相對落后,其發展可能更多取決于鄭州的一些政策走向。“鄭州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整個城市面積一直在擴大,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對于照明這一塊,鄭州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得更好,2018年有關部門也專門提出了照明板塊的設計規劃意向,可能晚了五年,但是真正做出來的時候,能讓人眼前一亮。”
從這方面出發,馮健提到,他們在參加各地城市夜景照明調研發現,各地區相關政府部門也困惑于道路照明這樣的基礎建設沒有明確的驗收標準,了解到這些情況,河南省照明學會也籌劃聯合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一起,借助學會LED檢驗中心,起草相關驗收標準和地方道路標準,并搭建平臺同路燈部門舉辦短期服務班進行培訓,幫助提高技能和審美能力,合理引導規劃;以及對后期管理、維護如何采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提出建議,針對現今比較新興的能源管理、PPP模式優勢、劣勢等進行分析,使相關人員有更全面的認識。
對于可圈可點的鄭州城市照明來說,顯然需要集設計師、專家、政府等眾人智慧才能彰顯出城市魅力,以免走入千篇一律、同質化的城市行列。
作為照明設計師,河南新中飛照明電子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張瑞明表達了自己的設計態度:
他認為設計師一定要站在甲方的立場上去定位方案,量體裁衣地做出讓業主滿意的方案,一切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保障。在他看來,鄭州的設計師具備北上廣深設計師們的眼界和深度,加之政府支持本地工程公司發展,設計師的價值也在等待好的項目來體現。
作為行業專家,河南省照明學會理事長王繼援更是不辭辛勞走遍全國各地參加會議,了解全國照明發展情況。在他來看,鄭州城市照明現在處在不發達的第三世界,但鄭州市政府部門的照明工作卻做得很到位,學會與政府相關單位的工作也積極配合,一起培訓全省18個市近百個縣區的城市照明建設管理人員,協助成立推廣智慧路燈的跨地區“城市智慧與大數據聯盟”,支持河南省重大建設項目的技術咨詢和技術評審(包括在建的四個中心、智慧島、100公里長賈魯河生態環境建設、河南省第三屆運動會開幕式活動等)。
在建立這樣的良性關系基礎上,鄭州的發展勢在必行。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相關領導也透露,鄭州城市建設趨于完善后,政府對于照明版塊的設計規劃也會加快,大的工程建設項目只是在等待時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