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副會長樊慶峰向大會提交建議,建議提出,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5G帶來的機遇,全國多地將爆發式建設多功能智能桿,希望盡快推進多功能智能桿產業發展標準化工作。
樊慶峰認為,多功能智能桿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入口,也是未來承載5G基站布點的載體,是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無線通信、應急求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基礎設施。按照我國當前三大通信運營商的規劃,預計5G技術可帶來1176億元的市場規模,屆時對搭載基站的多功能智能桿需求在近兩年內將呈現爆發態勢。
樊慶峰透露,目前多功能智能桿已在全國各個城市以建設試點的方式進行推廣。“以廣東省為例,去年5月發布的《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此進行了部署,深圳、珠海、東莞等地已出臺相應的落地政策,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開展了試點建設工作。”
據悉,深圳在多功能智能桿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個出臺多功能智能桿頂層設計的城市,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實現多功能智能桿在全市主要干道的全覆蓋,建成多功能智能桿管理平臺,促進城市感知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政管理、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城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深圳已經在僑香路、前海前灣一路建設多功能智能桿試點,光明區國際馬拉松賽道已建成。
“目前多功能智能桿推廣存在標準不一、后期整合困難等問題。如果融不進規劃一張圖,靠不近建設一盤棋,接不上管理一張網,建不了標準一體系,就很有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市場規模,見不到預期的發展效果。”樊慶峰建議,盡快建立全國范圍的多功能智能桿標準體系,引領全國各地在物聯網、人工智能、車聯網、5G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樊慶峰提出,目前深圳已經通過統籌考慮照明、移動通信、公共WLAN、視頻、廣播、一鍵報警、信息發布等功能的有機整合,分析了多功能智能桿的技術參數,制定了建設標準規范,發布了《深圳市多功能桿智能化系統技術與工程建設規范》試行版本,可進一步推動制定市標、國標。“希望借助5G商用化的東風和華為在深圳的地域優勢,促進《城市多功能智能桿建設與管理通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的立項,強化深圳科技創新的引領地位,爭取多功能智能桿產業的發展能‘立足深圳,面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