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偽劣不僅有害消費者,也同樣讓生產企業頭疼不已。一批又一批燈具抽檢不合格,賣出去的產品不斷被召回,以及防不勝防的抄襲仿冒,到底是技術的缺失,還是我們太過于注重追求短期利益,或是問責機制不全導致的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本期阿拉丁新聞中心315專題將與大家共同探討假冒偽劣盛行的原因,一起直面一下現實。
核心技術缺乏 仿冒之風的先天基因
核心技術,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專利的數量,這或許從專利格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目前行業核心的上游芯片技術,基本掌握在歐美的飛利浦、歐司朗、科銳和日韓的日亞、三星等企業手中,加上這些巨頭相互間的專利交叉授權,形成了一張巨大而完善的專利網絡,阻止后進者晉升以保證其領先優勢。
TCL華瑞照明科技(惠州)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劉國慶在總結假冒偽劣產品盛行時指出,國內大多數企業由于創新實力不足、技術水平高低不等造成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和低價惡性競爭是這一問題的根源。
廣東華電照明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粟世榮表示,LED行業發展迅速,工藝水平和技術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發進度和成果上都能緊跟國際水平。但是仍然存在技術含量較低,技術基礎相對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夠的問題。國內很多廠家不愿意投入大量精力開發核心技術,一些企業采取簡單抄襲、復制別人技術這種省事省力的方法,雖然可以大大節省科研周期和精力,但是卻不利于行業的長久發展。
國內早起的照明企業更多為應用型企業,LED產業則起步較晚,雖獲得國家政策及資金支持奮起直追并成為全球最大的照明應用市場,但客觀而言,核心技術層面還缺乏與國際一流照明企業分庭抗禮的技術沉淀和實力,目前大陸企業格局與分布也恰恰驗證了這一點,中上游的芯片封裝企業數量稀少,應用端的企業則數不勝數,除了芯片封裝領域對資金規模需求大之外,技術門檻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價格戰 劣質產品的源頭
價格戰是劣質產品盛行的直接原因。廣東科立盈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清平認為,部分LED企業為淘汰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價格戰,不合理地降低成本,進而影響產品質量。
另一方面,由于技術門檻及資金規模需求方面的原因,再加上中國企業做事喜歡一擁而上的特點,導致下游應用企業扎堆,產品同質化嚴重。迫于生存壓力,部分企業被迫進行價格戰。最為典型的就是2015年行業處于低谷之際,由歐普照明、佛山照明及木林森等三家企業帶頭掀起的9.9元T8燈管事件,極少有企業能夠獨善其身。
此外,材料、芯片封裝領域的漲價潮等,也在不同程度的推高企業生產成本,而直面消費者的應用端企業,在嚴重的產品同質化現狀下又缺乏議價能力,最終都只能通過降低產品品質來消化。
短期利益驅動 假冒偽劣的“元兇”
LED研發技術難度大、成本高,部分企業在短期利益驅動下,仿冒抄襲知名品牌產品或熱銷產品以便短時間內可獲取最大利潤,是假冒偽劣盛行的重要原因。價格戰引發的是短期問題,但也有可能淘汰掉作坊式企業及無視產品底線的企業,從某種程度而言是可以促進行業發展的,利益驅動下的仿冒抄襲、降低產品品質,則是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
技術落后可以通過投入研發成本逐漸追趕,價格戰也可以進行修復,但追求短期利益造成的是不可逆的損害。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會引發信任危機,嚴重的劣質產品會損害其財產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從企業角度而言,追求短期利益會導致企業無法扎扎實實地研發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和提升產品設計;從產業角度來看,則會打破良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變得浮躁,甚至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法制不健全觀念不正確 侵權成本低 維權成本高
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是LED行業目前抄襲風氣蔓延不止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LED行業內不乏有品牌企業跳出來“打假”,卻無礙于山寨品牌橫行。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無疑戳中了很多維權企業的痛處。一款新產品,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孕育成型,這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資金,而產品推出沒多久,各種“山寨版本”就隨處可見。對于山寨品牌來說,抄襲不僅還節省了不少研發費用,也縮直接跳過了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可以最短時間分享利潤。
但是維權的成本卻很高。包括律師費、公證費,以及時間成本,同時由于訴訟時間比較長,從立案、開庭、合議庭合議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使得投訴維權變成一件性價比很低的事情。另外,侵權判賠的金額一般不高,這就造成不少侵權企業即便被判定侵權并賠償,最后還“劃得來”。!
對于作品抄襲和侵權問題,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嚴永紅表示,目前國內的政府、甲方、設計師都缺乏對原創的尊重。在全球來看,如今整個設計的產業不管是建筑設計還是照明設計,國內都是非?;钴S而且體量非常大的市場,但業內還是有很多人對作品侵權的現象不以為然 。甚至還有人認為小題大做。只有極少數人站出來。對此,嚴老師認為這是個底線問題。對于認為抄襲、侵權小題大做的人,他們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像在高校中的學術論文抄襲剽竊,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一旦認定學術不端。懲罰則非常嚴重,不僅學位取消,甚至導師也要招生資格。評審專家、學院都會受到影響。學術界的一篇論文如此 ,設計界對于抄襲侵權的影響也一樣嚴重。所以,她認為,不僅設計師本身要有正確的原創知識產權的觀念,業主、政府也要有對待原創的正確的態度。
深圳杰力賽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德表示,對待侵權事件是必須要處理的,但是通過法律的處理手段花費時間太長,我覺得行業必須建立一些約束機制。行業協會應該有所作為,媒體也必須有些道義和擔當!
那么,面對制售假冒偽劣燈具產品、抄襲等惡習,照明廠家應該如何做呢?
常州格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文認為:
除了行業主管單位需要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以外,作為照明企業,自身也需要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給企業自身定位,堅持產品原創設計、強化質量管理和提高質量意識以穩定產品質量。
此外,企業自身要在產品設計成形階段先申請產品外觀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同時企業需要有長期穩定的專業法務團隊,在后續市場運行過程中,如發現侵權行為,要毫不猶豫的向不法行為舉起法律的寶劍,維護企業正常的權利。
天津美術學院環境與建筑藝術學院院長彭軍認為:
目前,侵權是個群體性的現象,照明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創設計的辛苦,原創設計所付出的代價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補償,這對于社會的進步是一個最大的扼殺。
對于侵權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約束,這方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了制度,執行更為重要。
大峽谷照明系統(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公關部經理劉海東認為:
每個公司的品牌都是自主品牌,公司創立品牌都是不容易的,一旦品牌遭到仿冒、產品質量無法受到保障則損害品牌信譽及價值, 對辛苦建立的自主品牌形象受到損失及打擊,企業一定要采取法律途徑, 捍衛自身權益。
陽光照明中國區總經理陳以平認為:
品牌侵權事件非常惡劣,會給廠家和消費者都帶來雙重負面影響。目前國內維權環境日趨好轉,廠家和消費者要敢于站出來,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廠家要堅定產品創新,堅守品質底線,堅持誠信經營。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要相信品牌的力量。
慧光智城(深圳)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倜博士認為:
一方面,企業在向市場公開推出所有原創產品的設計研發之前,都應該先申請專利。
另一方面,面對侵權行為,企業首先必須發聲,警告不良商家,其次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地洲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華軍
首先照明廠家應以提升自己的研發創新能力為本,拒絕仿制濫造行為,這才是從根本上杜絕了侵權、也維護了自身權益。
而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需要更全面的去衡量,不單單從價格這個維度,要從產品質量、售后、口碑多個維度去衡量選擇,多花些時間、精力去選擇是值得的。
深圳市創想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電商運營總監何利認為:
針對于目前LED市場上的惡性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行業生態,作為LED照明生產廠家,首先還是要立足于自身的根本,針對自身品質做提升,不能因為一味地降價而對品質造成妥協;其次,要主動追求研發和創新的投入,把產品價值提升了,能夠保證自身企業和產品價值的提升,吸引更優質的客戶。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紛紛攘攘,錯綜復雜的市場里,唯有擦亮眼睛,去挑選口碑好、評價高、性價比高的產品,而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去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這樣只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使用體驗,甚至是莫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