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最新一輪照明規劃——《杭州市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修編)》獲得批復。規劃涵蓋杭州十大城區、總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
市區全域,統一規劃

本輪規劃的最大亮點在于范圍首次從主城區擴展到市區全域,包括蕭山、余杭、富陽以及臨安區域。這也就是說,今后蕭山、余杭、富陽以及臨安區域也將和主城區一樣,要對夜景燈光精雕細琢。

規劃在宏觀上實行總體統一規劃,微觀上則細化各區的控制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導向性的道路照明體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各區夜景主題及片區。

城市照明總體結構:“一軸·兩廊·三心·多點”
一軸:錢塘江夜景觀軸;
兩廊:城河互動夜景觀走廊、城市文脈夜景觀走廊;
三心:西湖夜景觀核心區、“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夜景觀核心區、“湘湖、白馬湖”旅游度假區夜景觀核心區;
多點:包含多個城市副中心及其他重點區域,主要為城北地區暨良渚組團中心、臨平城中心、下沙城中心、大江東新城暨義蓬組團中心、城西科創暨余杭組團中心、臨安城遺址、艮北新城、城東新城次中心。

本輪規劃確定錢塘江為夜景觀軸線,統一照明風格和主題。

杭州的城市風貌很特殊,自然和人文景觀相互相融,因此規劃以“城市文脈夜景觀走廊”和“城河互動夜景觀走廊”為“兩廊”結構。
依托富饒的水資源優勢,規劃以水城交融的“三心”景象為主(西湖夜景觀核心區、“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夜景觀核心區、“湘湖、白馬湖”旅游度假區夜景觀核心區);

輔以城北地區暨良渚組團中心、臨平城中心、下沙城中心、未來科技城等城市副中心的“多點”點綴。
亮燈中心表示,目前這份規劃修編只是為杭州今后的城市夜景制定了一個總體的框架,接下來各區還要進行分區規劃,制定更為詳盡的照明規劃,打造杭州城市夜景新格局。
目前,上城區、下城區、拱墅區和西湖區的“分區規劃”初稿已經出來了,其他城區正在陸續設計中。預計今年內杭州十個城區的夜景規劃都將出爐。
照明規劃融入夜游元素

規劃先是根據城市的不同夜景觀類型,設置對應的最佳觀景點,還打破傳統、單一的日景旅游,貼心為群眾設計出相應夜游路線,使游客即使在夜間也能自如地深度游,既能觀山、觀水,還能觀城,全面感受杭城夜景之秀美。

黑天空保護區是個國際概念。在這次最新一輪照明規劃——《杭州市區城市照明總體規劃(修編)》中,杭州首次明確了黑天空保護區的范圍。
“DarkSky”是規劃引入國際先進照明規劃手法的成果之一。

黑天空概念強調用燈節制,也非完全不設照明,重點在“亮哪里”“怎么亮”上,自然生態保護區、森林公園核心區等一些區域不能亮。并使用截光型燈具,嚴格約束出光,杜絕四處發散。對特殊的動植物保護區域,用符合其保護及生長的燈具色溫。

制訂城市照明空間管制分區,明確城市照明并非一味求亮。
杭州的哪些區域將會被列入黑天空保護區?
據杭州市亮燈監管中心介紹,今后,杭州的黑天空保護區將包括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除西溪雕塑園、西溪天堂)生態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良渚遺址保護區、森林公園核心區、濕地保護區核心區、滯洪區、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大于30%的陡坡地、地質災害防治區等;與城市建設區域有一定空間距離,海拔較高的山體,一般大于300米。以就近高于城市建設用地標高10米為基準,將等高線20-30米以上劃的山體保護核心區。
保護區旨在保護該區域不受光污染,不得設置景觀照明設施,功能照明設施不得有上射光線。
規劃“亞運照明專篇”
本輪規劃在重心上從大尺度的城市夜景框架轉到以人為本的近人尺度光環境,堅持大尺度控制與近人尺度的完善并重,更強調城市的宜居性,關照群眾的舒適度,彰顯國際名城的包容性和獲得感。

本輪規劃從實用性出發,將各類規劃指引與用地屬性、功能、空間性質掛鉤,分別從亮度、照度、光色、動靜態等指標上進行界定,結合圖則利于后期規劃的實施落地。
此次照明總規修編專門梳理了亞運會照明規劃專篇,從總體上明確了亞運會的景觀照明、功能照明要求。在規劃城市發展格局與城市設計指引的前提下,亞運會夜景觀結構將確定為“一帶、兩軸、兩縱、雙心”——
一帶:沿錢塘江兩岸的建筑、景觀群體;
兩軸:富春路、江南大道-奔競大道;
兩縱:西興大橋(秋石高架)-機場高速、慶春東路-市心北路;
雙心:杭州奧體博覽城、亞運村。
此外,規劃還對各個體育場館的景觀照明建設提出了控制要求。比如,位于市區及錢塘江沿線的夜間重要表現體育場館(杭州奧體博覽城、亞運村、杭州市體育中心、杭州體育館等),環境色溫的數值可適當調高,允許運用彩光處理,以營造多彩變幻動態。周邊建筑、景觀、道路夜間均需提升燈光表現,突出亞運會期間夜間整體燈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