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延芯片板塊
1、背景:擴產后遺
鑒于2017年前三季度LED芯片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自當年四季度開始,整個國內上游外延芯片行業迎來了一輪擴產高峰。三安、華燦、澳洋、乾照、兆馳、聚燦、德豪、彩虹藍光等國內上游大廠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投產擴產。中國大陸外延芯片廠商占據了2018年全球約85%的MOCVD機臺增量(約270臺)和93%的外延產能增量(約2800K片/月)。至此,中國大陸MOCVD累積裝機量已超過全球的半壁江山(約1650臺),更是集中了全球2/3的外延產能(約11600K片/月)。經過此輪遍及整個上游的擴產“軍備競賽”,對整個LED照明產業的影響也逐步顯現出來。雖然仍有部分廠商的產能尚未全面釋放,LED芯片從充分競爭格局轉為過度競爭格局已成事實。
2、現狀:產能消解
市場如何消解這樣的爆棚產能也成為近兩年來上游領域的重要看點,卻恰逢經濟大環境弱勢,各類應用整體需求狀況相對低迷,加劇了擴產后的供需失衡。首先是產能過剩造成了芯片價格的快速下滑,也加劇了上游廠商日益增大的庫存壓力,庫存周轉率也處于相對低位,同時還影響了產能利用率從而加大單位生產成本負擔。此外,隨著2018年擴產相關的政府補貼相繼到位,2019年相應的政府補貼頻次和金額都有著明顯減少。
這也就造成了2018年同期上游各主要外延芯片廠商的業績指標尚處于增速減緩的形勢,而到了2019年上半年,其幾乎都出現了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以及庫存居高不下的狀況。
3、趨勢:剩者為王
結合目前的經濟形勢和行業環境, LED芯片供過于求的狀況短期內不會得到太多有效緩解。存量競爭態勢將持續推動全產業鏈聚攏度的增大,本已是資本產能雙聚集且規模制勝的國內上游板塊將愈發呈現“剩者為王”的高度集約化格局。事實上,已有部分廠商呈現出掉隊態勢,未來市場上的玩家數量將是真正的“屈指可數”。
二、封裝板塊
1、背景:產業聚集
封裝板塊近年來整體呈規模擴充態勢,這首先是基于數量龐大的下游應用廠商的需求,同時隨著LED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產品格局已經發生變化,2835、3030等中低功率器件的應用愈發廣泛,使得在技術和專利方面優勢日漸式微的國際巨頭們將代工訂單逐步向中國廠商集中,從而形成了中游封裝領域“產業向大陸聚攏,產能向龍頭聚集”的格局。
2、現狀:雙向壓力
2019年上半年,受到此前上游外延芯片擴大產能和目前下游照明應用需求偏弱等供求關系方面的影響,中游封裝器件特別是照明封裝器件在受到上下游雙向壓迫下,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出貨量增長乏力。顯示器件和背光器件形勢相對要好一些。不出意外,從2019年上半年各大封裝廠商公開業績情況來看,營業收入和毛利率水平比之去年同期大多有所下滑。
3、趨勢:兩極分化
中游封裝相對于高度集約化的上游具有一定的需求定制化和渠道分散化特點,基本呈現中度集約化。但標準品的低產能必將導致高成本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現在很多封裝廠商將目光放在了車用、農業、紅外、紫外、Mini/Micro等利基領域,但封裝領域若沒有一定的產能規模作基礎,“差異化”這張牌也是很難打出的。從一些偏中小規模的封裝企業業績情況也可以看出,缺乏規模優勢的結果就是很難盈利。
產業集中度提升和市場需求不振的形勢進一步擠壓了中小規模封裝企業的生存空間,未來經過兼并重組和自然淘汰,兩極分化的態勢將愈發明顯。
三、配套板塊
1、背景:成本高企
實體制造業共性的各項成本的高企首當其沖影響的就是作為照明供應鏈的配套企業。主要體現在:
一是原材料元器件成本上升:
受國際經濟周期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也有環保去產能、廢紙進口禁令等宏觀政策因素影響,近年國內多個品類的原材料包括鋁材、銅材、紙、天然橡膠等均在大幅漲價;進而導致電容、電阻、電感、紙箱、塑料等照明產業鏈必需的材料漲價。原材料成本投入加大導致資金流動減緩,財務成本上升,風險進一步加大;同時市場資源短缺情況增多,還會造成客戶取消訂單,增加物流成本,違約索賠等后續損失。
二是勞動力供給不足及成本上升:
我國的人口結構近些年來發生了較大變化。人口老齡化加劇,出生率連年降低,制造業勞動適齡人口數量同樣自2013年起進入下降通道。勞動力供給的減少以及經濟水平的提升帶動薪酬社保水平的提高,也推動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年輕一代進城務工人員也不再愿意如上一代般從事像制造業這種高強度重復性的流水作業。加之我國照明制造業主要集中在江浙閩粵滬等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生活成本相對較高,加劇了這些區域的制造業勞動力缺口。
三是土地資源緊缺及成本高昂:
土地問題也是近年來行業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對受到行政區劃規模所限的深圳、中山等照明制造業集聚區來說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高達上百萬的工業用地價格已不是問題,工業用地存量供應不足才是核心,企業要發展壯大要擴充規模,只有開辟新戰場。而居高不下的土地成本一方面會抑制基本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實體制造業的成本壓力。
2、現狀:競爭加劇
配套板塊就涵蓋了驅動電源,機械配件,光學配件,生產和檢測設備,以及原材料元器件等核心廠商。總體來看,在下游照明應用端產能結構性過剩的行業環境下,數量依舊龐大的應用廠商的存在是各配套企業業務發展的基礎,一方面配套領域的集約化程度相對較高;另一方面相對于下游,供應商直接面對單一類型客戶廠商的商業模式也相對簡單。
從2019年上半年各主要配套廠商的公開業績綜合來看,其營業收入方面可謂喜憂參半,營收規模的小幅擴充體現了下游應用領域雖然低迷但依舊龐大的需求,但行業競爭及相互滲透持續加劇和各項成本的剛性上升則導致了各廠商盈利乏力。
3、趨勢:緊隨應用
后續發展中,下游照明應用端將向更為追求系統智能化和產品高品質化方向發展,對相關配套產品的智能化和高可靠性等方面有著更高要求,相關配套企業也將隨下游應用廠商進入了規模化/集約化和個性化/定制化結合雙軌發展過程,而在這一體系下缺乏規模生產優勢和技術或市場獨特競爭力的企業將舉步維艱。
四、照明應用板塊
1
1、背景:需求弱勢
經濟大形勢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融資環境趨緊,房地產調控,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則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加征關稅的影響。行業大環境則為原材料,人工,土地,物流等各項成本剛性上漲,競爭環境慘烈,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意的價格競爭等問題。
照明行業整體處于一個內外需求弱勢的時期。
2、現狀:集約態勢
一直以來,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的特點是企業數量眾多,單體規模偏小,民營成分為主,整體產業集中度不高,全行業數萬家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約2800家。LED進入普通照明領域后,客戶需求多樣化導致的產品類型多樣化及市場渠道多樣化的特點更為突出,很多企業特別是燈具企業要承受很多小批量非通用定制化產品的研發投入和模具壓力。而近年來這種情況正在逐漸發生改觀,諸如目前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精裝房集采,酒店、餐飲、超市、家居等商業連鎖品牌的集團化采購,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大型連鎖商超的標準品大量集中采購,景觀亮化中城市管理部門的大項目統一招投標等,而在這一需求正趨向于集約的供應鏈條中,將形成標的規范、規模龐大、品牌集中、品類標準的新局面。在需求端逐步走向集中的情況下,照明應用板塊也體現了較為明顯的產業集約化趨勢。
從2019年上半年各應用廠商公開業績來看,相對于中上游情況,同樣逆勢前行的照明應用板塊表現則比較穩定。通用照明中,封裝大廠木林森依托朗德萬斯的開疆拓土進一步向照明巨頭轉型;內銷為主的歐普雷士繼續砥礪奮進,頗為難得;外銷方面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征關稅背景下,相對比較依賴北美單一市場的諸如珈偉受到的不利影響較大,而多市場運行的如陽光、得邦、光莆等則受益于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利好,業績可觀;星宇、海洋王、華榮等特種照明龍頭繼續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太龍、華體等細分市場代表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相形之下,新三板諸多中小型企業大多業績慘淡,也折射出行業中占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群體更為艱難的境遇。在產業逐步集約化趨勢下,缺乏技術或市場上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可謂掙扎度日,茍延殘喘,最終將在這一輪大浪淘沙的行業變革中出局。
3、趨勢:雙軌發展
產業集約化也將引發照明應用廠商朝著規模化和差異化雙軌制發展。規模化發展的企業主要為兩類:一類為內銷自主渠道型企業,代表為歐普、雷士、三雄、佛照等,屬于照明行業的大眾品牌,此類企業為配合渠道向產品線“大而全”的方向發展趨勢愈發明顯,未來演進至供應鏈間競爭;另一類為外銷大量代工型企業,代表為立達信、陽光、得邦等,主要業務為跨國照明巨頭和家居商超大戶等貼牌加工,在國際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和LED替換產品已近高峰的形勢下,此類企業目前正在有意地逐步退出一些“高危”市場和低利潤業務,增加產品中的燈具和IoT產品比重。
差異化發展則主要體現在外銷特色市場型企業,主攻一些特色外銷市場、中小品牌和特色渠道;優勢特色單品型企業,擁有行業領先的主打產品;專業細分市場型企業,為某些細分領域的專業品牌;特種照明領域型企業,從事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渠道上都存在著相當的門檻的特種照明市場;以及成品工程綜合類企業,同時具備照明產品制造能力和室內外照明工程設計施工能力。
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各照明廠商在保持自身優勢項目的同時,還應多加關注戶外、車用、農業、健康、軌道交通、體育場館、離網、細分商業空間、智能化系統等多個細分領域。總之,在整體市場環境并不算理想的情況下,照明應用廠商雖然承受著需求低迷、成本上升、毛利下滑等諸多壓力,但頭部的優質企業的營收占全行業比重與日俱增,同時隨著LED照明產品步入相對成熟穩定期,相關標準化體系的完善與生產自動化進程的加快,這輪市場洗牌引起的優勝劣汰和新陳代謝,將繼續推進整個行業的集約化整合。
五、照明工程板塊
1、背景:理性建設
近兩年景觀照明成為照明行業的增長熱點,主要源于:
一是發展需求,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化以及市場的需求提升,基礎建設的投入加大,景觀照明作為一個投資相對少,見效較明顯的拉動城市經濟,弘揚城市文化進而體現城市精神的手段,愈發受到各界重視;
二是民生需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夜間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夜游經濟的興起,特色小鎮建設及燈光演繹逐步深入民心;
三是政治需求,這方面與我們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角色愈發重要息息相關,是中國經濟政治實力不斷壯大的映射。諸如杭州G20峰會、廈門金磚國家峰會、青島上合組織峰會,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海進口博覽會、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武漢軍人運動會等等這些接踵而至的大型活動,還有將來要舉辦的京張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凡是對外展示中國形象的活動,都助推著景觀照明向大規模高規格方向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產業鏈各相關企業的業務。
景觀照明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衍生出光干擾/光侵擾、千城一面、工程質量、大額墊資、回款難以及可持續性發展等諸多相關問題。鑒于此,相關管理部門也著力于規范這一市場,核心在于城市亮化水平應與城市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文化氣質特點相適應。景觀照明也逐步進入理性建設的新階段。
2、現狀:高潮回落
實際上自2018年下半年起,整個景觀亮化市場已不如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突出了,從高速發展期步入平穩發展期已是不爭的事實。從2019年上半年各頭部照明工程公司的公開業績來看,也印證了這一趨勢,除洲明康利和金東方等個別企業業績不俗之外,絕大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比之去年同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萎縮。
此外由于目前大型景觀亮化項目前期較高的墊資金額和后期較長的回款周期,以及對工程公司資本實力、規模業績、設計施工等各方面資質的較高要求等因素大大提升了準入門檻,使得這些規模化項目主要集中于以百余家雙甲資工程公司為代表的資本推動下的少數企業手中。
3、趨勢:轉型文旅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壯大,經濟社會持續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依然蓬勃,景觀照明依舊會在城市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倡導理性建設的背景下也正向特色燈光文旅過渡轉型。在此過程中,如何將照明手段的技術性與演繹內容的藝術性相融合,構建動靜相宜的夜景環境,營造明暗有度的表達空間,吸引人并留住人,這將是景觀照明助力夜游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綜述:總體而言,2018年資本市場出現的大比例股權質押,大量債務違約,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最嚴IPO發審等問題至今年上半年已有所緩解,全照明行業也在 “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負重前行。應該看到,照明產品作為代表國民經濟基本需求的產品,全球依然還有40%-50%待替換存量市場,產業也正從目前主流的替換市場向一體化/模塊化燈具市場發展,智能家居乃至智慧城市的建立則需要照明產品發揮終端節點的重要作用,健康/以人為本照明對光的評價也由原來單一的偏重視覺效果功能性評價逐步將過渡到對視覺、生理和情感等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因素的多重評價。這些都給照明產品賦予了更多附加值和想象空間,也對我們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照明行業依然具備良好前景,在此形勢下,廣大照明企業還是堅守本份,聚焦主業,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從而擁抱變革。
附:照明行業相關新三板企業終止掛牌和更名改行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