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完都會感覺有遺憾,但每一次都想比之前更好
雖然做了燈光設計這么多年,但熊智勇起初學的卻是建筑學。在他的同學看來,建筑設計和燈光設計就像是陽光大道和獨木橋,所以,熊智勇的選擇自然免不了被調侃。但是這么多年下來,熊智勇自覺受益匪淺。
照明設計不同于其他設計,它是利用光去實現我們想要的空間,它的表達有著更大的可能性,而設計師就是把光運用得游刃有余的巧匠。光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有著超乎尋常的魅力但也難以把握和控制,在設計的過程中更需要設計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獨有的藝術審美敏感度去審定。
對于這么多年來設計過的項目、作品,熊智勇說:“到目前為止,每一個作品都不會很喜歡,因為同一個作品放在不同的場地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每次做完都會感覺有遺憾,但每一次都想比之前更好。”
從化分會場作品——孔雀迎賓
從化分會場作品——紅色記憶
從化分會場作品——幻彩水母
從化分會場作品
訪談臨了,我說:“如果給你一個黑暗的房間或空間,你會想要做怎樣的藝術展示?”
他答:“放一只蠟燭吧,點亮的蠟燭。對我而言,這象征著原點,任何東西最終都要回到原點,然后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藝”家》欄目
為“藝+阿拉丁燈光藝術”極力打造的大師專訪欄目,通過對藝術家進行逐一尋訪,集藝術家獨特創新想法,探當前最前沿燈光藝術及運營模式,深挖其內涵、傳承和發展,力求展現一幅關于燈光藝術的魅力畫卷。
一千個藝術家有一千種藝術造詣。面對一次次創造的經典,一次次靈感的沖擊,《“藝”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那些溫暖和鼓舞的記憶,并提供一個交流、鑒賞學習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