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要求把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內容,深化學習教育,抓好自查評估,認真整改規范,加強督促指導,從嚴從實抓好整治工作。
這則《通知》一出,在照明圈瞬間引熱議。那么對于照明行業來說究竟有何影響,出路又在哪?
政策出臺并不意味著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件事情并沒有過多的影響照明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景觀照明行業的質量水平,未來的亮化工程必然是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景觀照明市場廣闊
根據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數據,2018年我國LED應用行業市場規模已達6080億元,而LED景觀照明在LED應用行業市場規模占比16.50%,LED景觀照明市場規模達1003.2億元,同比增長26.01%,增速高于整個LED應用市場,預計2020年LED景觀照明市場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
夜游經濟、文化旅游提供新的增長點
據調研顯示,當前國內城市居民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夜游經濟、文化旅游相結合對當地旅游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夜游經濟、文化旅游將城市夜晚點亮,創造特有的城市景觀,體現城市文化的同時增加了旅游消費及夜間消費,夜游經濟的興起為城市、景區等旅游目的地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同時,出色的夜間景觀還可以有力的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如G20期間的杭州西湖夜景照明、錢塘江兩岸夜景照明,有力地塑造了城市形象和提升了城市的品味,進而對后續夜景旅游路線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特色小鎮潮流帶來新的市場空間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發展質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31個省市的特色小鎮規劃目標總和已經超過了2,400個。特色小鎮的興起為照明工程行業帶來了全新的市場空間。
“一帶一路”拓寬國際市場
自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將帶動各國經濟更加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為我國照明工程行業拓寬了國際市場。
并不禁止夜景亮化
整治違規的亮化工程,并不代表著禁止夜景亮化,這也只是針對地方牽頭的景觀亮化項目提出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有些亮化工程并不受此影響。
比如房地產亮化工程,它的主體是由企業牽頭,開發商對自己的樓房有自主支配的權利,且在不違背城鎮發展規律和不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而言,適當的亮化、夜景美化,能夠促進社會進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這一點是符合社會需求的。
轉型智慧照明
智慧照明的出現,給照明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照明已不僅限于“照明”。隨著技術、產品的成熟和相關概念的普及,預計2020年我國智慧照明可達35億美元。工業及商業為智慧照明最大的應用場域,因為數字化的特征,智慧照明將為這兩個領域帶來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增長點,結合各地的不同經濟文化程度、當地人的用電習慣、當地用電管理系統,做數字化轉型,把照明做到最節能、最適配和最智慧化。值得關注的是,5G通信時代,智慧燈桿更成為新的風口。
然而智能照明僅僅只是整個照明市場的一個細分領域,同時,還有健康照明、植物照明、汽車照明、可見光通信以等等。行業分流很重要,企業發展之路不止一條,要時時記?。翰煌跣?,方得始終。
人民網銳評
追求“景觀亮化”不如追求“萬家燈火”
有一種說法,城市地區夜間燈光的強弱可間接反映其經濟發達程度。也就是說,夜間燈光越亮,說明經濟越發達。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夜間燈光亮,說明年輕人多,夜間經濟被點亮了,這個地方有吸引力、人氣,經濟當然不錯。
正是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一些地方,甚至是貧困地區,為了提升人氣,不顧現實狀況,大搞“燈光秀”,哪怕沒人來,也把城市照得燈火通明,為的就是有“面子”。然而,在最需要燈光的一些鄉鎮、村社,卻是黑燈瞎火,該亮的路燈不亮,居民出行不方便,農村電壓也不夠,導致很多農村家庭買了電器也用不上。甚至為了保障城市“燈光秀”的用電需求,有的地方還時不時斷掉鄉村用電,令老百姓苦不堪言。
“景觀亮化”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實乃錦上添花。但是,對于那些偏遠貧困地區來講,就是十足的浪費了。經濟發達地區,因為夜間經濟發達,有了“景觀亮化”,可以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而對于貧困地區而言,最應該保障的是民生,是居民用電需求,領導干部應該真正深入群眾中,弄清楚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滿足沒有,在滿足人民群眾生活用電需求之后,再考慮城市提升。一言以蔽之,是先有了經濟水平,才有了“景觀亮化”。而絕非“景觀亮化”帶來的發達經濟。
作者:田小典
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
以制度名義整改“景觀亮化”過度化
凡事皆有度,過猶而不及。必要的景觀亮化,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建設與硬實力,可以增強群眾對城市的認可度與榮譽感。在經濟學上,有個專業術語叫“燈光指數”,常用來反映一座城市的繁華程度。然過度“景觀亮化”,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違背城市發展客觀規律、脫離群眾意愿訴求,甚至盲目追求“高大上”的亮化絢麗,加重地方財政困難,無疑會造成國家資源浪費,掀起弄虛作假、奢靡浪費之風。
“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亮的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與政績工程,暗的卻是純潔作風、黨性理念與政治本色。不難猜想,個別領導干部或城市管理者把“景觀亮化工程”當作出風頭的“籌碼”,不惜重金打造,把周邊城市“比下去”、以求讓上級看得見。正是在這種扭曲價值觀的趨勢下,以致景觀越來越亮,而掣肘城市經濟發展的短板和瓶頸卻得不到解決。一個城市的行政資源與可用成本畢竟有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捏“景觀亮化”的軟柿子遠比啃下城市發展后著力硬骨頭容易。由此可見,過度“景觀亮化”還是不敢為、不真為的形式主義通病。
景觀亮化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秉持適度原則。整改“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問題,同樣也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盲目“一刀切”,更不能“一拆了之”。堅持統籌協調、精準識別,對已建成的、正在建設的和打算動工的要區別對待、分類整改,不能“眉毛胡須一把抓”亂整改,更不能以形式主義整改應對“形式主義”。否則,極容易造成新的浪費,讓城市景觀建設陷入新的被動。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抓好城市景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與復雜性的工程,從動議、規劃、設計、審批、建設等各方面,都得有科學的研判、可行的路線圖、全面的計劃表等等。這些既定的目標方向,都不應摻入水分和雜質。如何確保事前防控過度“景觀亮化”問題,應秉持制度思維與制度理念,將城市景觀亮化工程以制度名義進行框定,讓其行走在合理可控范圍內。當然,政策好不好、制度行不行,要把決定權和表決權交到群眾手中。須知,城市景觀亮化為了群眾,還須依靠群眾。畢竟,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是抓好問題整改的根本路線,更是推動一切工作順利進展的關鍵方法。
作者:段官敬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洪家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