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經濟日益成為城市經濟開放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廣州夜間經濟有怎樣的內涵?發展情況如何?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GDI智庫)近期發布《廣州夜間經濟大數據圖鑒》(以下簡稱《圖鑒》),對廣州夜間經濟進行全景式數據畫像,全方位展示廣州夜間經濟發展現狀:亮點多、動力足、潛力大。總結國內外夜間經濟發展路徑、經驗,GDI智庫對夜間經濟發展趨勢做出前沿性的判斷,認為“多棲生活”“斜杠生活”將日趨流行,夜間經濟有望成為經濟增長新的。
亮點多:2019年廣州夜間經濟迎來發展新元年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在保證安全、避免擾民的情況下開展夜間游覽服務,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
8月6日,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夜間消費地圖》,涵蓋全市各區的商場、食肆,進一步打造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個消費集聚區成為“夜廣州”消費地標,到2021年,重點集聚區新增經營收入總量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5%左右。8月19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到2022年,規劃13個全國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項目,夜間經濟集聚區達30個,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
根據《圖鑒》,廣州夜間經濟在餐飲、住宿、娛樂、購物、旅游、體育、文藝、康養、教育等多領域活躍有亮點。2018年廣州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10.8%,住宿餐飲業增長5.8%,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增長7.9%,游客人數增長9.23%,旅游收入增長10.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12.3%。
在消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多樣化、消費主體年輕化的背景下,餐飲、住宿和購物等存量市場仍保有活力,娛樂、旅游、文化和體育等增量市場成為消費新動力。
《圖鑒》認為,廣州在以往的基礎上,以發展夜間經濟作為新契機,促進城市消費升級,挖掘城市經濟增長潛力,尋找經濟發展多元動力,推動城市化進階,進而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2019年,廣州夜間經濟迎來發展新元年。
動力足:發展夜間經濟具備基礎和比較優勢
“夜間經濟”最早由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中心地區夜間空巢現象。截至2019年10月,國際上明確發布夜間經濟政策的國家和地區50多個,國際城市夜間經濟進入繁榮發展階段。
一般而言,夜間經濟是涵蓋當日18時到次日6時發生的以服務業為主的商貿活動,包括餐飲、住宿、娛樂、購物、旅游、體育、文藝、康養、教育等多領域,是高品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標志。
《圖鑒》并不滿足于此,不僅細化夜間經濟內涵,并對廣州夜間經濟進行“摸底式”呈現,首次全方位、全景式展示了廣州夜間經濟發展現狀。整體來看,餐飲、住宿、娛樂和購物是傳統商業形態,在廣州夜間經濟中有望出現新增長點。文化、體育、康養和教育發展潛力大,其價值將得到進一步挖掘。
夜間經濟具有相當基礎和比較優勢,發展動力十足。自然條件是夜間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相對而言,南方城市擁有比較優勢。廣州“夜宵文化”盛行多年,各年齡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夜生活習慣。餐飲、住宿、購物和娛樂等傳統市場繼續占據夜間市場的主要部分;廣州屬于珠江三角洲平原,水鄉田園資源較多,珠江成為優異的旅游資源。
《圖鑒》研制團隊認為,作為新興數據媒體智庫,廣州日報數據和數字化研究院以“立足廣州”作為宗旨之一,為廣州夜間經濟畫像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潛力大:可以打造國內夜間經濟標桿城市
有分析認為,夜間經濟從時間上延長了消費鏈條,從空間上拓寬了消費群體,在品質和創新上滿足了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正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動力。《圖鑒》認為,發展夜間經濟,并非單在現有形態上做增量,而是發展經濟新形態,創新業態形式,深化夜間供給側改革。這意味著,發展夜間經濟,需要不斷擴大市場主體,豐富產品和服務品類,提高供給質量,強調個性化,優化夜間消費生態體系。
夜間經濟不僅是餐飲消費,也不僅是夜市和燈光秀,它豐富的內涵決定它會成為消費需求藍海。文化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以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為例,廣州在夜間開放的博物館已達到12家,提供與日間基本一致的服務,借此打造在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廣州“文化IP”“文化打卡地”。
廣州夜間經濟可探索空間大,經濟發展傳統存量市場在新形勢下需要有效探索轉型新出路,在包容性強的廣州,現代國際都市文化容易扎根。在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傳統市場創新發展、引進新興業態方面,廣州勁頭足潛力大。
與全國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廣州夜間經濟發展仍有問題待解,比如夜間交通仍需繼續優化,夜間社會管理需探索新思路,夜間經濟發展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圖鑒》認為,廣州發展夜間經濟比較優勢和共性難題并存,可以將“打造國內夜間經濟標桿城市”作為階段性目標。
新的事實也在佐證這一目標實現的可能性。11月,廣州入選“夜間經濟十強城市”, “廣州長隆國際大馬戲”入選“游客喜愛的十大夜間演藝”、“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入選“游客喜愛的十大文化場館”。
旅游:珠江夜游位列國內十大人氣游船首位
觀光游船、主題燈會、文化體驗活動成為廣州夜間旅游熱度風向標。2019年國慶假期廣州夜間消費同比增長12.5%,在一線城市中位列榜首。
珠江夜游是廣州夜間旅游的主打品牌項目,位列國內十大人氣游船第一位,是全國人氣最高夜游項目。2019年10月1日至5日,珠江夜游共接待游客14.24萬人次,同比增長19.33%,經營收入1210.09萬元,同比增長32.03%。2019年國慶假期廣州塔成為夜游熱門地,夜間客流占比超過80%。廣州塔-珠江夜游聯游項目,2019年1月至8月累計接待游客50.68萬人次,同比增長16.98萬人次,增幅達50%。
今年,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推出6條夜間旅游精品線路,有“夜游廣州”千年古跡之旅、珠江魅力之旅、都市尋味之旅、西關風情之旅等,涵蓋延時開放的博物館、知名餐廳、商業區和文化旅游地標等元素。
體育:廣州綠道累計貫通3400公里
廣州開發夜間體育經濟有良好的土壤。2019年在廣州舉辦的重要體育賽事涵蓋足球、籃球、網球、臺球、羽毛球、游泳、攀巖和馬拉松等項目,部分賽事設有夜間場次,時間集中在19時~21時。既承辦世界性的高級別賽事,也舉辦國內職業聯賽,包括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中超)和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廣州體育館、天河體育中心是廣州設施較為完備的綜合型體育中心,在承辦體育賽事之余,部分場館會向市民開放,大部分場館開放至夜間。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全市范圍內提供夜間體育運動服務的商家大約有3500家,涵蓋十余種類型。天河區體育場地總數和人均擁有的體育場地數量位居廣州第一,平均每萬人擁有4.59個體育場地。
2017年,廣州市綠道累計貫通3400公里。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和海珠區常住人口密度高,樓宇分布密集,可用于開發綠道的用地較少,人均綠道里程數低,但其他體育場地種類豐富,數量較多。
文化:廣州有12家博物館夜間開放
廣州夜間文化消費的主要類型包括演唱會、戲劇、音樂會、liveHouse等舞臺演出,博物館、美術館展覽和書店等。海心沙亞運公園、廣州體育館、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和中山紀念堂是廣州舉辦演唱會的重要場地,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年這四家場館舉辦的演唱會有29場。
廣州有各類博物館57家,包括32家文物類博物館,16家行業類博物館和9家非國有博物館。
2019年8月以前,廣州地區博物館主要在日間開放,一般在17時前閉館。《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后,廣州在夜間開放的博物館增至12家,提供與日間基本一致的服務,夜游項目有所豐富。2019年8月,共有近4萬名游客夜游博物館。國慶假期內,廣州各博物館夜游人數達3.6萬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