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燈管理處以推進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多元化”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戰略的指導下,圍繞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通過融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以“智慧路燈”為抓手,基本形成了“提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初步形成了服務南京全面推進“5G網絡部署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在城市維度上的構架。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本質是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目前,服務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通訊技術端、云技術端以及產品設備應用端均已進入較為成熟的狀態,國內智慧城市試點推廣中面臨的主要難點在于,聯通技術與應用兩頭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承載力不足。
這樣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一是作為安裝介質,可以提供穩定的加載結構;
二是作為能源網絡,可以提供可靠的供電保障;
三是作為傳輸通道,可以提供通暢的通訊路由;
四是作為數據入口,可以提供便利的采集匯聚方式。
還需要能夠為新型智慧城市在室外公共空間中的數據采集、邊緣計算、5G基站建設等各類應用的加載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基于城市道路路燈桿件的綜合屬性與上述新型公共基礎設施的訴求天然吻合,通過對傳統路燈桿件賦能為智慧燈桿,在新建路燈設施時采用合并桿件,同步建設地下管網,以及對既有路燈桿件進行智慧化改造,是當前各個城市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首選方案。
智慧燈桿隨著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受限于城市建設改造計劃,無法實現短時間內的全城覆蓋應用;而現有路燈桿件及管網敷設,因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系統支撐,難以完全滿足應用加載需求,無法完全提供穩定的供電保障和可靠的通訊路由。
夫子廟大石壩街的智慧路燈。南京城管供圖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成熟的路燈全壽命信息管理基礎,利用自主產權的單燈控制、DTA管理系統、E魔方等高新技術,實現了路燈的24小時供電和地上、地下通訊路由貫通,從而實現了從存量設施向智慧化基礎設施的改造進階。
以青奧示范區為例,以低投入、高響應、短時間、少協調的“封閉”運作,在1.7平方公里內的路燈上加載了基站、視頻等多種智慧城市的應用,驗證了存量改造的可行。
截止目前,提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已經基本形成:
今年,南京基于路燈設施架設5G基站150座,江東路沿線、夫子廟景區等依靠智慧桿部署的5G網絡,已經可以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網絡體驗。這樣的試驗范圍和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為2020年5G基站布點全面鋪開形成了有效的驗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新建的方式,在夫子廟大石壩街和大成殿廣場設施23根智慧燈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涵蓋了基站、視頻、顯示屏、互動屏、廣播、一鍵求助、便民充電等功能,已經較為穩定的實現了為智慧夫子廟提供數據應用,給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服務功能。
夫子廟大石壩街的智慧路燈。南京城管供圖
通過單燈控制改造的方式,青奧鄴城路周邊1.7平方公里已完成智慧燈桿改造和管網疏通,實現了加載視頻監控、5G基站、智慧井蓋、水位檢測、智慧垃圾桶、WIFI、信息發布屏、降塵系統、工地空氣和揚塵檢測系統等十多項功能,形成了基于路燈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驗證了路燈桿件改造成為智慧燈桿,可以實現低投入、高響應、短時間、少協調的“封閉”運作。
截止目前,立足城市維度,服務南京全面推進5G布局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構架已經初步成型:
當前,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燈管理處已經通過自有專利技術完成了25000余盞路燈的單燈改造,預計三年左右時間,可以基本實現主城區域的單燈全覆蓋。
與此同時,隨著南京城市建設和城建改造,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燈管理處已經同步進行了智慧燈桿布點及管網預留,涵蓋約116條新道路,200公里地理長度,桿件總數7679桿。
其中綜合桿件數量約2257基,按照每年約150公里地理長度的推進速度,預計三年左右時間,可以基本實現南京主要道路的全覆蓋。
圍繞《智慧江蘇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提出的“超前布局信息基礎設施、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十三五”智慧南京發展規劃》提出的“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把南京建設成為國家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要求。
我們期待,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路燈管理處形成的解決方案和“新型公共基礎設施”城市維度上的構架,可以助力南京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用更加輕盈的方式,迅速形成智慧化產業規模,獲得更多先發優勢,實現更多的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