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夜色,是城市的重要名片。昨起,《南京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0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進行公示,征詢公眾意見。根據規劃,南京市將打造“一帶一環三核三軸多區”的特色城市照明,形成以山、林區域為主的暗夜格局,以長江、濱河、環湖為主的特色濱水格局,以古都風貌和現代國際風尚為主的城市風貌格局,以林蔭大道和特色街巷為主的特色景觀格局。
打造“一帶一環三核三軸多區”照明結構
本次規劃的重點研究范圍為中心城區、溧水中心區和高淳中心區。中心城區主要包括南京主城和東山副城、仙林副城、江北新區;溧水中心區范圍北至區界,東至東屏,西至洪藍,南至無想山;高淳中心區則是東至漆橋河,西至官溪河,北臨石臼湖,南臨固城湖。
《規劃》提出,將打造“一帶、一環、三核、三軸、多區”的城市照明總體結構。一帶,即長江濱江夜景帶;一環,為明城墻夜景環;三核包括鼓樓—新街口照明主核、河西和江北兩個照明副核;三軸為江北、江南都市照明軸及江北—中山路—東山照明軸。多區則包括東山副城、南部新城、仙林、雄州、浦口、橋北、溧水、高淳等照明區以及特色照明區。
照明建設分“四檔”,亮度、顏色都有要求
照明建設究竟怎么建?《規劃》明確分設“四檔”。“禁止建設區”,原則上禁止人工照明建設,保持天然暗環境,保障夜間生態安全,主要包括水域、農林用地、郊野綠色及其他非建設用地;“限制建設區”僅保障基本的功能照明,禁止景觀照明建設,主要為各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發展備用地等;“適度建設區”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礎上,允許重要對象進行適度的景觀照明打造;“鼓勵建設區”為景觀照明優先建設區域。
照明亮度根據分區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夜間城市最高亮度區域,主要包括新街口中心、河西中心、江北中心、城南中心、東山副城中心、紅花機場文化中心等商業區、娛樂區、市級中心區、城市重要軸帶和節點。次級亮度區域,是都市區內除最高亮度區域之外的其他城市建設用地區域,以及非都市區內的公共設施、休閑度假用地等;一般亮度區域主要包括都市區內特殊用地、公園綠地、發展備用地等,以及非都市區內工業倉儲、居住區、公園綠地及發展備用地等;天然暗環境為生態綠地、水域等城市照明禁止建設區。另外,快速路、主干路為高亮(照)度區;次干路、支路為低亮(照)度區。
就連照明光色也有明確細分。城市最活躍區域以黃白光色為主,彩色光不限;次級活躍區域以黃、白光色為主,1—2種彩色光為輔,一般活躍區域主要為黃白光色。
“夜經濟”有了多條特色線路
在特色城市夜景塑造中,南京將突顯歷史風貌及現代風貌照明格局。
在長江濱江夜景帶、濱河夜景帶、環湖夜景帶,突出“襟江帶湖”的特色夜景要素。明城墻夜景環,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夜景帶則廣納“龍蟠虎踞”“環套并置”的夜景要素。另外,還將突顯“承古啟今”的要素。在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中華路—升州路—建康路和御道街構建承襲南京古都文化的照明中軸線,形成歷史照明軸。以江北核心區中軸線、河西新城中軸線和南部新城中軸線構建體現南京現代化都會圈層式輻射、向外擴展的都市中軸線。同時,勾勒南京城夜景天際線。
“山水城林是構成和體現南京市城市整體風貌的基本要素,我們通過強化特征、分類分級梳理,對城市風貌進行全面識別,提煉總結出獨屬于南京的景觀系統層面的夜間城市設計要素,以此來打造有特色的城市照明。”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璀璨夜色,是發展旅游夜經濟的重要支撐。2006版照明規劃提出打造外秦淮河夜間游覽線路、明城墻夜間休閑帶、奧體景觀照明片區等。新版規劃在城市照明框架梳理的基礎上,聯合各個片區,將知名景點、歷史老街、城市地標、餐飲購物區、主題景區等特色內容進行組織,并結合多元夜游形式,串聯成可游可賞可體驗的城市特色旅游主題線路。例如,在周邊度假型夜游中,游客可遍覽高淳老街、漆橋古村落、固城湖濕地公園、牛首山星空音樂會等夜景。在文化體驗型夜游中,游客可沿著三汊河—石頭城—莫愁湖—西水關—愚園—中華門—夫子廟景區—中華門—大報恩寺公園—瞻園—老門東—武定門公園—白鷺水街—七橋甕濕地生態公園等,體驗秦淮文化的古韻。另外,游客也可體驗迷人的長江濱江文化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