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杭州市城市照明發展中心舉辦了關于杭州市道路綜合桿技術要求的制定會議,會議初步擬定了《杭州市道路綜合桿技術要求》,為推行杭州道路綜合桿地方標準奠定基礎。
建立綜合利用模式勢在必行
今年1月,浙江省開啟了智慧燈桿聯盟的建設,要求結合5G部署,加速智慧燈桿的推廣與建設。恰逢亞運盛會來臨在即,杭州市將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全面運用到場館運行、賽事活動和服務保障中,打造“智能亞運”金名片,智慧燈桿的建設將成為杭州城市近幾年的(新基建推廣)工作重點。
若缺乏統一的建設規范,杭州智慧城市的局面將難以想象;如果不考慮維養,新基建的智慧燈桿將成為曇花一現的高科技廢料;如果一味追求高大尚的綜合改造模式,杭州的經濟實力將導致難以支撐,最終難以形成覆蓋和全面推廣的局面。所以必須要有一種適合杭州特色的可行的路燈桿綜合改造技術規范。
綜合利用模式標準必須符合杭州現狀
上海和廣州是當前眾多城市智慧燈桿改造工作的典型代表,其推行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是如果照搬照抄顯然不適用于杭州市的發展現狀。杭州市城市照明發展中心在學習上海和廣東智慧燈桿工作的基礎上,歸納整理了當前國內成熟的綜合桿技術要求與最新的已經見效的綜合桿設計經驗,結合杭州現狀,提出了符合杭州現狀的綜合利用模式:在新建道路和改建道路的改造工作中,參照上海與廣東最新標準,建立燈桿綜合利用與綜合桿建設使用的標準,同時在常規道路的5G及智慧應用推進過程中,提出了杭州特色的利舊原則,即在承載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利用原有燈桿進行綜合利用改造,并對用電安全、接入規范、掛載結構優化提出了一系列技術要求。
目前該模式已通過專家評審,準備于建國南路進行試點。該模式的意義在于:考慮到多桿合一的統合難度,杭州模式不以整合交通、公安等設施為目的,而是對路燈桿今后的掛載利用做了相關的規范設計,僅提供燈桿的掛載和合桿支持,不對合桿內容做需求。尤其提出了利舊改造的方案,該綜合利用方案將有效降低合桿改造的建設成本,同時可以快速實現5G等設施的燈桿掛載,對政府的資金需求小,在同樣的資金支持下,5G覆蓋和智慧城市應用加載的能力能夠提升10倍以上,對數字城市建設意義重大。
推行綜合利用模式標準將“一勞永逸”
綜合利用模式標準的制定對即將開展的城市智慧燈桿的推廣與建設具有指導意義,避免了智慧燈桿作為基礎城市部件風格多樣難以檢驗與維養的局面以及智慧燈桿使用出現大量信息孤島的局面,為智慧燈桿真正推廣使用鋪平了道路。
標準形成后,可以大幅度降低燈桿綜合利用的應用成本,同時也避免了重復建設不斷更新導致實質性浪費的局面,通過物聯網的規范性設計及平臺要求的提出,使基于燈桿的智慧應用的真正全面開展成為可能。
目前在浙江省內尤其是杭州已經有多個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開始采用了這種標準,在不久后,這種標準將正式確立并得到全面推廣。
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及5G加速部署的帶動下,我國智慧桿塔建設得到了多方面政策支持,各地市和各領域相關企業積極探索,試點建設項目陸續落地。在試點中也發現了一些具體問題:由于受限于管理協調困難、缺少成熟方案和標準、投資成本高、運營模式不清晰等因素,智慧桿塔項目的推廣建設速度與預期有一定差距。新基建當前,工作應集中在智慧桿件構建城市神經末梢系統,為一網統管建設的數據采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