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對于屬于重資產,且有著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回報見效慢特點的文旅產業,更是造成了嚴重打擊。
從全球來看,2019年旅游業貢獻了全球10.3%的GDP,創造了全世界25%的新就業崗位,發展增速連續9年超過全球經濟增速,旅游業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5月21日全國兩會正式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提交了一份建議加大對文旅產業扶持力度的提案。“建議設立國家政策性專門機構,幫扶文旅產業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文旅產業的金融支持;做好文旅產業穩就業工作;進一步為文旅企業減負。”傅軍表示。
文旅市場遇難題
隨著經濟的大發展,消費的新升級,文旅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幸福產業。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奮斗目標。發展文旅產業,是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有效途徑。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壯大旅游產業”,釋放出國家進一步提升旅游業發展質量、優化服務體系、注重持續發展、推進改革創新的信號。我國旅游市場空間巨大,2019年,旅游經濟繼續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全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同比增長8.4%;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5%。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87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31%,為國家擴內需、穩增長、增就業、減貧困、惠民生發揮了重大作用。
文旅產業本就屬于重資產,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回報見效慢。尤其是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旅游景區、主題公園、酒店、餐飲、演藝、博物館等人群聚集性產業,造成了嚴重打擊。
世界旅游組織預計,2020年旅游數量將比上年度下降20%-30%,國際旅游收入將減少3000-4500億美元,全球旅游業將有多達1億人面臨失業,損失近2.7萬億美元。一季度,百年旅企迪士尼凈利潤同比驟減61%,數萬員工停薪。國內簽證行業的龍頭百程旅游網,2月底宣布關閉并啟動清算準備。
傅軍在提案中提到,新華聯文旅發展投資200多億元開發的4A景區長沙銅官窯古鎮、蕪湖鳩茲古鎮,西寧童夢樂園,以及控股的5A景區四川閬中古城,春節旺季因疫情被關閉停業,長達兩個多月,損失數億元。
建議加大扶持力度
為實現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目標,傅軍建議國家加大對文旅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從四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首先,設立國家政策性專門機構,幫扶文旅產業應對疫情影響。
成立專門機構、制定專項政策、設立專項補貼,用于文旅產業紓困和發展;敦促地方政府制定文旅產業政策扶持細則,對文旅企業給予進一步實質性的幫扶和財政補貼。
其次,加大對文旅產業的金融支持。
提升文旅產業的金融服務質量,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積極推進文旅與金融合作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對文旅企業設立地方金融專項債,改變目前金融政策傾向于國有和中小微文旅企業的現狀,加大對大型民營文旅企業的金融支持,如提供大額貸款等,為文旅全行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注入強勁動能。
3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了《助力文旅企業紓困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工商銀行將為文旅行業提供1000億元新增授信額度,精準幫扶民營、中小微文旅企業,建議盡快出臺協議實施細則,加速落地,發揮示范作用。
再次,做好文旅產業穩就業工作。
文旅產業是我國新增市場主體中的主力,承載大量就業,建議國家加快出臺文旅產業恢復發展的政策性措施,重建旅游市場信心,推動文旅產業實現健康有序發展。在文旅產業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需求品質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及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保障文旅行業有業可就,文旅企業不裁員、不減薪,并為迎接疫情過后文旅產業的反彈提供支持。
最后,進一步為文旅企業減負。
一是疫情期間出臺的系列政策,包括階段性稅收減免、社保費減免、水電氣價格優惠等,應適當延期;對疫情期間取消演出活動的文藝團隊和演出場館給予停演補貼,對減免景區商戶租金的文旅企業給予租金補貼,對運營資金緊缺的文旅企業給予貸款貼息;
二是針對投資大,尚處于培育期的大型文旅項目(含民營文旅項目),在融資、稅收、社保、能耗價格等方面給予培育期專項扶持;
三是對文旅產業分業態、分產品,制定稅惠政策,切實幫助文旅企業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