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空之門到星空海洋,從魚戲蓮葉到水墨荷塘,從毗陵詩人到龍騰常州……這兩天,不少市民在常州市文化廣場先睹了常州新地標的燈光“音樂劇”。這個以拱橋為造型的現代建筑群,在夜幕中以燈光和音樂的完美聯動,講述著貫穿古今的“龍城故事”。目前,這個景觀照明項目處于調試階段。
常州市文化廣場位于市民廣場南側,項目二期主要有圖書館、美術館、文化產業城等。建筑設計汲取了江南拱橋的創意,通過6個相同形狀、不同方向旋轉的拱形單體,構建成江南石拱橋的建筑形象。同時,也通過不同的轉向,形成了月亮橋形態的建筑入口,建筑內部營造出小橋流水的意境。
這個建筑的照明工程由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牽頭負責,在整個工程規劃設計之初就同步進行了景觀照明的一體化設計,所以燈的走線和設置都進行了提前布局,建筑外面看不到燈。但夜幕中,6個單體建筑的各個立面都是繽紛“燈光音樂劇”的“大舞臺”,外部立面和內部穹頂都一起伴隨著音樂,用光影展開常州畫卷。
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景觀科科長呂飛介紹,文化廣場的首部燈光“音樂劇”總時長將達6分鐘,以“月影流光似水,人文悅動共娛”為主題,通過外立面的泛光照明和內部穹頂的LED線形燈漫反射,以動靜結合的照明模式在整點時段打開“時空之門”,上演“行云入夢來”“魚戲蓮葉間”“毗陵詩酒興”等篇章,全部完成后將在亮燈時段的整點時分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動態展示。
“人在建筑內部,會看到頭頂上方有星空、有游魚,有水墨效果的蓮葉和飲酒作詩的文人,還有繞梁盤桓的騰龍等,這些光影展現著常州的江南特色和龍城文化”,呂飛說,“今后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設計其他的動態燈光內容。”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師馮天成表示,常州市文化廣場的獨特建筑造型,雖然為燈光呈現帶來了較大的難度,但也成就了它在國內景觀照明項目中的獨特性,這是一個量身定制的燈光“音樂劇”。
文化廣場景觀照明工程是常州率先在全國照明行業倡導綠色照明、智慧照明和人文照明理念以來,傾力打造的又一人文照明新作。為實現綠色照明,常州市文化廣場景觀照明工程全部采用LED節能燈具,而且設置節日模式和平日模式、整點模式和非整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