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背景
北京王府井大街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歷有“十王府街”“王府大街”之稱。據考證,得名“王府井”,淵于明中葉以來街上的一口水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全國著名的商業步行街,在國際上久負盛名。王府井大街從清末小商小販聚集地到如今的商業街,歷經百年,是中國文化的承載者,也是現代時尚文化的踐行者。
作為北京市重點商圈,蔡奇書記曾兩次到王府井調研,明確提出“王府井要建設全國最好的商業街,要以主要大街提升帶動背街小巷整治。”“積極推進王府井、西單等傳統商業街區轉型升級,打造更多活力消費空間。”
2019年,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步行街,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各地推薦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商務部決定在北京市王府井等11條步行街開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重點提升規劃布局、街區環境、商業質量、智慧街區、文化底蘊、規范管理。
2019年1月,東城區政府正式對外公布了王府井步行街改造計劃,并由王府井建管辦啟動改造工程,年內需實現步行街向北延長344米至燈市口大街,步行街總長度擴至892米。大街兩側相關的業態、交通、景觀同步跟進規劃設計工作。
2019年4月,北京市商務部將王府井商圈的改造列入《北京市商業服務業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要求以“業態豐富、特色鮮明、消費便利、市場繁榮”為目標,制定王府井商圈切實可行的改造提升工作方案。
王府井步行街北延后,由于與之相交的金魚胡同仍保持車輛通行功能,故王府井大街與金魚胡同交叉口形成人車混行節點,對車行通暢性和人行過街安全性提出挑戰,同時,由于穿街而過的車輛交通,阻斷了步行街步行環境,南北商街客流無法有效互換。
為保障交通安全,提升步行街南北交通聯系,體現智慧街區設計和管理理念,北京王府井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委托我院開展《王府井大街與金魚胡同交叉口人行過街節點形象設計》工作。
規劃創新
此項目采用了新思路、新理念、新技術,也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智慧過街系統重點考慮如何平衡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三者之間關系,并通過視覺化方式實現。設計中關注出行安全出發,將交通、智能化、大數據云平臺、綠色能源、亮化、視覺設計多專業融合,打造全新智慧過街系統。
1.新技術·引領智慧城市
項目充分體現安全、智慧、綠色的設計理念,智慧過街系統的構成包括智慧斑馬線、智慧燈桿、語音智能過街提示系統、地面亮化字體、太陽能城市離網微電站、新型太陽能智慧城市總控平臺共五個組成部分。
首先,從城市管理層面,引入“多桿合一”的智慧燈桿設計,可以實現對人流、車流的常態化監控,對安防、異常事件進行監控并報警,通過傳感器監控城市環境、城市噪音,同時具備緊急呼叫、信息發布等功能。
其次,科學使用新能源系統,交通設施中搭載以太陽能發電智慧設施、傳感、邊緣計算為基礎的智慧交通數據信息處理體系,形成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結合。通過太陽能地磚將太陽能轉化為綠色清潔能源,且所有太陽能發電設施通過智慧能源管理集中控制,有效提升城市清潔能源利用率,提升地面、路面用電設施的安全性。同時利用太陽能供電技術,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智慧城市總控平臺,對路口、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指數進行智慧化的實時綜合監控。
2.破阻隔·關注出行安全
王府井步行街日均客流量達60萬人/日,節假日高峰期客流量可達120萬人/日,步行街南北客流較大,交換頻繁,在道路設計時,此路口設置三條斑馬線,以提升路口人行通行效率。通過基礎調研數據分析,結合近遠期客流預測,設計人行通行等級劃定為E級,常規通行情況下此時間段可滿足243人安全有效過街。
結合交通、智能化、大數據云平臺、綠色能源、亮化、視覺設計多專業融合,打造全新智慧過街系統,給行人提供到達過街設施的清晰的路徑指引,并引導行人安全、快速、有秩序的過街,同時秩序化引導車輛停靠等待和行進,降低行人過街的安全隱患。
3.新理念·助力夜經濟
本次智慧過街設計,緊扣王府井夜經濟發展需求,采用聲光電一體化過街設施,實現南北區互換暢通,并通過對視覺、聽覺、感覺三維研究,將燈光、語音加入夜間過街設計,為夜間步行環境提供保障。
作為國內首創動態視覺智慧感知設計,過街智慧斑馬線技術通過智能感知、動態燈光、語音提醒等多系統聯動控制,設備與交通信號燈聯動,以醒目、實時的聲視覺警示,提醒和保護過路行人,警示過往車輛,從而保障人車通行安全。
4.新地標·留下城市記憶
王府井步行街知名已久,但始終缺乏有效的識別節點,在滿足過街交通需求的基礎之上,結合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氛圍、街區提升需求,在北區兩端設置高荷載的地面發光字,提升對行人的引導作用。同時,設置于街區入口節點處,增加街區識別特征,避免因市政通勤道路阻斷步行街連貫性,使南北兩段步行街的商業氛圍不間斷,維持步行街的完整性。
難點與重點
本次規劃以保障行人的人身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升街區整體品質為目標,結合項目定位及甲方需求,以功能需求為基礎,打造功能完備的安全過街設施。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為訴求,構建云端控制平臺,實時檢測車客流量。以環保節能、綠色可再生能源為依托,締造綠色能源新景觀。從安全、智慧、綠色三個層面,打造符合街區交通需求和發展需要的過街節點形象設計。項目設計工作挑戰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1.破除交通阻隔
本次項目設計重點是打通南北交通阻隔現狀,同時需關注步行環境,保障過街安全,滿足過街需求。作為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商業步行街,要形成舒適宜人的步行系統,過街設施的設計應起到保障交通的通達性,人行的安全度以及商業氛圍的貫通性的作用。
2.平衡南北客流
作為商業街區,如何通過交通設計方法,引導南北客流互換,激活王府井大街新經濟增長點也是本次設計中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面向智慧街區的內在發展需求,構建三維一體化智慧過街環境,為南北區域夜經濟發展提供人行保障。
3.打造記憶地標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王府井商業圈缺乏商業街識別點,本次設計結合節點條件,構建商業識別新地標與網紅打卡地,旨在突出商業街中心點識別特征。
規劃實施
北延工程交付后,王府井大街全長達1818米,由南至北共分為4段。包括長安街至東單三條段,長度為280米;東單三條至金魚胡同段,長度為548米;金魚胡同至燈市口大街段,長度為344米;燈市口大街至五四大街段,長度為646米。其中,王府井步行街原為東單三條至金魚胡同段,北延后將延至燈市口大街段,全長將為892米。
2019年12月20日,王府井步行街正式實現北延并開街,王府井大街與金魚胡同交叉口人行過街節點形象設計隨即進入公眾視野。作為國內首創動態視覺智慧感知過街設施,設計一經亮相,得到新京報、搜狐新聞等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
此次交通節點的形象設計工作在傳統交通設計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現場調研、數據分析、交通路徑、行為模式分析研究,將過街語音提示、過街燈光秀、高荷載地面發光字整合在智能過街系統中,在國內屬于首例。
設計中采用斑馬線聲光電一體化設計、地面亮化字體設計,呈現了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強化了南北街區的商業關聯性,有效減少交通阻隔,強化完整步行空間,南北客流互換率提高30%。同時,強化節點效應,提高了市民夜晚消費欲望,增加有效的識別節點,打造商業街區新名片。設計方案總體提升了步行街整體的景觀品質,更加豐富了行人的步行體驗,成為北京商業街的新晉網紅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