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位追光者
身處深圳這座燈火通明的超級都市
無論是尋覓光 或是創造光
最終都將與光融為一體
追逐光的人 本身就是一道光
整座城市 也將因我們的存在而璀璨
隨著展期接近尾聲
歷屆光影藝術季最引人矚目的活動之一
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評獎活動
終于圓滿落幕
為保證本屆光影藝術季評獎活動的客觀真實、公正公開與專業權威,活動首先由各區承辦單位推薦優秀作品,再交付于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專家委員會成員及相關領域專家代表(評審人員不含各展區策展人和作品參與人)進行打分評選。
評分細則圍繞作品的主題性、在地性、藝術性及公共性展開,眾多專家代表親臨現場,在導覽中對作品進行實地考察。
最終,經藝術、照明、建筑、設計、媒體、公眾等領域共38位代表共同打分評選,并經公示完畢,本屆光影藝術季評出金獎10 名,星光獎15 名,啟光獎15 名。
點擊復制網址鏈接:
http://cgj.sz.gov.cn/ydmh/tzggwmh/content/post_10416620.html
查看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官網-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獲獎作品結果公告
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流光的指引,共同欣賞本屆光影藝術季的優秀作品吧 ——
01羅湖展區-管中窺豹&發酵
地點:金啤坊E棟頂樓天臺
梁崢、王澤堅、宋子燕、許振潮、張冠華、劉雨姍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作品源于暗夜保護項目,《管中窺豹》將一只與“哈勃”望遠鏡尺寸將近的啤酒發酵桶想象為一只巨大的天文望遠鏡筒,望向宇宙深空,這過程猶如“管中窺豹”。而《發酵》是從金啤坊E棟頂層的巨大啤酒發酵桶《管中窺豹》中發酵出的“精釀”。
主創方關注城市、生態、公益和可持續發展,聚焦城市光污染與候鳥生存議題:光污染使星空黯淡,使候鳥隕落,治理光污染,就是為了重見繁星,保護候鳥。
鏡面材質倒映出周邊的綠草、藍天、白云和城市,展現著候鳥穿越和降臨到城市中時會與之發生交互的要素。
02福田展區-兔子洞 Rabbit Hole
地點:香蜜公園
UFO媒體實驗室
《兔子洞》作為一件由屏幕、影像、聲音組成的新媒體建筑,概念化用了童話《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兔子洞,意在將觀眾引進一種奇幻且未知的空間之中。作品以在草坪中突然出現的洞狀通道,將日常的公園場景進行反差的轉換。
作品構建于自然空間之中,自然空間存在的偶然性,光源的變化、天氣、溫度、時間的不同與兔子洞中不同形態的作品相互交織,不斷刷新觀眾對于作品原有的認知,帶來新的“意外”,讓作品有更加完整和立體的呈現,這是自然所賦予作品的潛質。
03福田展區-不可能的風景
Impossible Landscape
地點:香蜜公園
郭熙
以仿冰山形狀雕塑落位于亞熱帶的湖上,將極地的景觀移位至亞熱帶溫暖的深圳市中心,營造一種地景奇觀,并產生冰雪消融的聯想,告知市民春天正在靠近。在夜晚,冰山上將有光影投射,營造一種非日常的藝術儀式感。
冰山漂浮的物理合理性與地理錯亂的謬誤間拉扯出一段引人遐想的敘事空間,在不可能出現冰山的地理環境中出現了反邏輯的景象,就像地球出現了一個bug,出現了一段錯亂,出現了一個風景制造的故障,在體感溫度和視覺上產生的差異,可能讓人短暫地陷入一種科幻敘事的狀態中去,將觀眾帶入短暫的認知錯位中,去重新體驗和反思我們所處現實的真實性。
作品同時還探討著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持續消融問題,引發人們對于自然與環保的警醒。
04福田展區-光景 Landscape
地點:香蜜公園
Javier Riera (西班牙)
作品設置于香蜜公園棧道之上,為在此漫步的游客提供了站在高處欣賞光影作品的獨特視角。作品覆蓋大面積的森林,呈現出極具幾何風格的投影影像,形成獨特的幾何地理景觀。
《光景》通過模擬被人工修剪過的樹木景觀,試圖將光作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元素來處理,它會在觀眾的注視下發生變幻,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呈現新的形式。
當燈光關閉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該處樹林將回歸到它最原始的狀態,以此呼吁觀眾思索與自然的共存關系。
05羅湖展區-悅動輝生 Rays of light
地點:金啤坊筒倉空間
城市光藝術中心、聲光行V-Studio科技藝術工作室
悅:代表了喜悅,表達出快樂的情緒,同時也與“粵”字諧音;
動:代表了動感,展現了活力與時尚,透露出青春氣息;
輝:代表了光芒迸發,是初次亮相的驚艷與不凡,呼應光影藝術季的主題“流光”;
生:代表了生命力,預示著一座舊工業遺存將通過光影藝術煥發出盎然生機。
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主題下,一場精彩紛呈的光影藝術秀呼之欲出,羅湖最新潮最時尚的商業地標也成為矚目的焦點。由城市光美術館聯合粵海城金啤坊共同推出,多位青年藝術家跨界協作完成了這一場沉浸式光影秀。
天馬行空的靈感結合多樣的視覺語言表達,最新的科技手段在巨大的工業遺址里施展光影的魔法,觀眾收獲著一場十分難忘的藝術體驗。
06福田展區-樹?人 Tree Man
地點:香蜜公園
ENESS(澳大利亞)
藝術家所創作的樹人這一角色,是對數字驅動下的當代文化的一種回應,同時也意在提示人類與環境的聯系和培育的重要性。
藝術家創造了兩個代表自然的生靈,樹人環抱著樹苗歡迎人們的到來——既是一種庇護的隱喻,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公共的內部自然空間。
裝置的眼部會根據行人的動作產生變化,并生成空靈的聲音,提醒人們已然進入一個自然的空間。
07南山展區-光廷沉浸式光影藝術展覽
Temple of Light
地點:歡樂海岸
上海影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華僑城都市娛樂投資公司(歡樂海岸)
光廷Temple of Light將世界級的光影藝術作品從巴黎帶至深圳歡樂海岸創展廣場,同時也是首個落地中國華南的頂級浮世繪沉浸式藝術展,基于讓“藝術更親民、更普及”的理念,藝術展運用數字技術,對超過10000副來自全球各地的博物館珍藏杰作進行多維度再創,為觀眾帶來劇場般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展覽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MUTATION 無盡變幻」和「UKIYO-E VISIONS浮生繪影」,展現出當代AI數字藝術和經典浮世繪藝術內容,讓人們沉浸在一個虛擬卻又無比真實的奇妙空間中,為我們對現實和虛擬世界、藝術和典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展覽運用數字投影技術,結合空間,音樂對經典名畫進行二次創作或由AI藝術家通過對技術、人工智能等不同領域藝術界限的探索為觀眾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08福田展區-大花貓的尾巴
The Big Multicolored Cats Tail
地點:香蜜公園
張珂嘉、譚茜蔓、陳廣城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作品由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作品公開征集活動入選,獲「青年藝術家綠色通道」最高分。
作品靈感源于大花貓尾巴造型及紋樣,在公共空間中形成大面積柔軟親和的「貓尾巴」,材質模仿貓尾的絨毛,在“貓尾”的“迷宮“中穿行時,時不時能夠聽到貓咪的叫聲,讓人們在被包裹的慵懶感受中獲得治愈。
09福田展區-光之塔 Luminous Towers
地點:香蜜公園
TASKO(日本)
作品由多個機械發光柱體組成,利用動態光源的投光在地面形成繁復多變的幾何光影,猶如展示著對光崇拜的圖騰柱。
藝術家觀察到,現在很多運用在藝術上的科技手段,都相當復雜而且高端,科技的比重比藝術大,不禁疑惑觀眾是否真的能從中感受到真切或者強烈的感情。
TASKO認為,無論是用油彩、用石膏、還是用科技手段,最終都不是為了體現手段有多么復雜,而是為了藝術的實現。未必一定要用新科技才能做出新東西。
基于這種思考,《光之塔》的創作核心理念是希望由繁化簡,以一種傳統而簡單的科技語言,呈現出超越制作形式的作品景觀規模,用最少的手段,取得最大的效果。
10羅湖展區-在地鑄造
地點:金啤坊C棟屋頂
URBANUS都市實踐&北京遠瞻照明&廣東粵海置地集團有限公司
城市空間裝置“在地鑄造”是對即地制造這一實驗性的關于城市空間與文化生產的建造概念的響應:城市裝置的介入是對改造后建筑空間的二次觸碰,獲得重生的空間進而得以在時間維度中容納不同性質的空間介入并與建筑本身發生反應。通過不斷實驗,探討城市嬗變過程中建筑如何參與場所記憶的層積和疊加。
除在建造觀念上具有創新性以外,“在地鑄造”在建造技術上也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整個構筑物采取了工廠預制鑄鋁物件,現場拼裝單體框架,吊裝單體框架組的建造流程,幾乎零變形地實現了由小構件拼接構成大跨度框架的創造性建構。
它探討了從針對一個單體原型的設計和研發開始,通過將其復制,插接,組裝,建造為一個大型城市裝置的可能性。
與景觀共生
分號C
福田展區-氣候交響曲
地點:香蜜公園
Climate Symphony
作品以人、城市、光影為設計概念,在綠地中設置分散的多個由仿自然材質包裹的屏幕,展現香蜜公園的四季景觀,以交響樂的手法混合公園的景觀與各種自然氣候。
作品將視覺影像內容與裝置進行在地性的結合,讓作品與環境交融。《氣候交響曲》本身的邏輯與環境的交融相關,在這個結構性的裝置中,屏幕和多媒體或者錄制,或者直接從香蜜公園當下的實時環境中去采摘畫面,這些自然的生態場景圖像,經過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化轉變,虛擬和轉換成了不同季節氣候狀態下的模樣。
如此,在南方此時的氣候狀態下,人們也能對比著,實時地看到不同的季節景象。
Ether.Studio
x 盧焯健
福田展區-城市光雕塑
地點:香蜜公園
Firefly Machine
光影藝術季除了強調在地文化之外,更給予在地藝術機構與品牌企業更多展現空間。該作品由本土藝術機構Ether.Studio與知名藝術家盧焯健合作落地。
《城市光雕塑》共由三個互動機械裝置組成,散布在公園各個區域供市民發現。展覽期間定期開展覓光巡游夜游活動,市民可通過手機登錄光影藝術季的小程序,接入裝置的互動小游戲,觸發設置在公園內的多個互動打卡臺,留下市民專屬的覓光旅程。
裝置從螢火蟲生物學上的細節入手,轉化為機械與數據的語言,并引入對市民的心率采集作為光的觸發及生產獨有的數字海報用于分享。
Adam Frelin
(美國)
福田展區-延伸黃昏
地點:香蜜公園
Last Light
作品是一抹被重塑的黃昏。用一張深圳日落照片通過像素化形成并西向放置,以此模擬出玻璃反射日中最后一抹黃昏的景觀,照亮入夜后的夜空。藝術家視其為一種視覺記憶 —— 一張我們只能在光影反射中捕捉到的余像。
黃昏過后夜幕降臨,文學館的天臺將在夜里為公園的天空延長一片黃昏,用太陽的光輝激發市民的樂觀情緒,并包含一種人類文明日不落的愿景,讓市民在探索到公園深處時產生額外的收獲。作品所處的位置也正好在實際日落的角度。
Lumus Instruments
(荷蘭)
福田展區-潮升
地點:香蜜公園
RISE
作品利用光與霧的組合,營造出浪潮快速上升的反直覺場景,如反向的瀑布,重現潮汐的變化,提醒著人們對水文重新思考。
作為雕塑,裝置的規模和構圖與雕塑的詮釋相得益彰。十二根發光柱子,在緩慢的燈光變化下呈現潮水的壯觀景象。
ARTifACTS
福田展區-演算風景
地點:香蜜公園
Ecstatic Computing
藝術家利用古典詩詞中涉及景觀描寫的字句來訓練AI對抗神經網絡,再通過人工干預和輔助,最終得到一個由古人構筑、人工智能繪制的現代幻想圖景。
景育民
福田展區-比翼?心
地點:香蜜公園
PerOpen Heart-Perfect Couple
藝術家搭建了兩片象征飛鳥的羽毛,在空中飄蕩,微風中降落到波光蕩漾的湖面上交叉相擁,形成一個“心”形的空間形態,構成了情感對話的場域空間。
在白天,它具有完整的審美造型,夜間則是光影藝術的重要表現時段。人們可以在此參與有趣的互動,當駐足兩組腳型標識之上,作品將發射兩束紅色光帶在湖面交匯,至底部匯聚,共同點亮巨大的心形,以激活作品來回應情感。
《比翼·心》這件作品,實現了藝術家長期倡導的強調公共藝術作品與場域環境關系的創作思考。這件作品的點位與香蜜公園婚姻登記處、連理橋遙相呼應,由周邊建筑環境所構筑的空間美學系統,從單純的點位介入,通過關系鏈的串接,達成了新的場域關系系統。
饒廣禛
福田展區-光軌跡2.0
地點:香蜜公園
Light Tail 2.0
作品為一臺編譯光的機器,靈感來自高速公路上的反光警示帶,作品表面使用發光材料形成幾何圖形,出于對于光源的強烈反饋,“光軌跡”構成了一件被動發光的裝置。
裝置表面的履帶通過軸承進行旋轉,一方面進入裝置的內核去吸收紫光燈的光源,到達外部再釋放能量,如此流動地吸收和外放,完成了能量的傳輸。
藝術家關注作品與公共空間的關聯性,通過公共空間激發了更多語言和媒介介入到了《光軌跡2.0》當中。以光在物理層面上的變化,去替代可編輯的數字光,這個過程,遵循了機械運動自身的自然屬性。
羅湖展區-合美與共
地點:布吉河沿岸
深圳市羅湖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
利亞德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千百輝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合美與共》以水為媒以光為介譜寫布吉河之美,主題源于萬象羅湖,展現羅湖萬象之美。作品以《宇言》、《心聲》、《合美》三個篇章,表達羅湖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當下羅湖宜居宜業的理想家園以及羅湖過去對中國文化、深港歷史傳承的守護。
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交匯,自然與城市在這里共融,合美為匯,尊重融合之美,保持羅湖獨有文化藝術屬性,共同譜寫城市最美贊歌。
劉佳玉
福田展區-竹谷河鳴
地點:香蜜公園
Natural Concerto
作品由竹子、城市鋼材、尼龍繩以及二手回收的鉚釘、紐扣構成,在夜晚融入投影映射的光波紋,為都市中的人們創造出一個源于自然的空間。
藝術家在作品的創作中,以“可持續時尚”為中心議題,關注氣候變化、候鳥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以此呼吁更多人去關注環保問題。
與商業共融
Atelier Sisu Studio(澳大利亞)& 深圳灣萬象城
特邀作品-瞬間
地點:深圳灣萬象城
Ephemeral Bubbles
由Atelier Sisu工作室打造的大型戶外裝置Ephemeral Bubbles,曾走過走過悉尼、維爾紐斯,在雅典、利物浦也曾留下身影。游歷了多座藝術之城后,Ephemeral Bubbles環游世界的第15站、也是大陸首站,作為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的特邀作品在深圳灣萬象城與市民相遇,共啟一場夢幻光旅。
作品以清透靈動的雙向色薄膜材質,模擬了氣泡在世間的形態。當巨大而美麗泡泡被陽光被分解成多樣式的彩虹,展現浩氣虹霓。而折射出的暈影與周邊的建筑生成夢幻的萬象之境。
杜健翔&深圳市厚羿照明有限公司
南山展區-擱淺
地點:歡樂海岸
STRANDED
多媒體裝置藝術作品《擱淺》 以海洋為靈感,以多組變量線圈組成流態形體,淺橫水面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帶來和諧唯美的視覺觀感,同時也為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引發人們對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以及生命的意義等議題的深度思考。
夜間,光影經數字編算出生動的抽象畫面,通過“自縛、告急、傷痛、涅槃、回歸”幾章內容演繹,構建觀者內心被融動的幻影。隨著浪花涌動、起伏、褪卻,這一切也將回歸海洋的深處……
深圳萬象城
羅湖展區-生命之樹
地點:深圳萬象城
作品以藝術家南瓜子的作品《梅爾卡瓦生命之樹》為靈感,主視覺以枝繁葉茂的巨樹點綴叢林間生意盎然的動植物,打開一片生機勃勃、溪流蜿蜒的奇幻森林。正如成立18周年之際的深圳萬象城,如生命之樹一般為城市帶來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又以全新的風貌開啟嶄新的商業篇章。
海上世界
南山展區-時代之光
地點:海上世界
裝置通過巨型海浪元素打造印記感,融合纖維藝術風,用現代線條表現崛起的海浪,既象征著海上世界領航商業,勢不可擋,也象征著深圳作為一座濱海城市,弄潮時代。
高體量塔形設計、動感蝴蝶元素、通體透明光感的設計亮點,搭配商圈全域氛圍亮化,打造城市中翻涌的潮汐,為市民帶來一場盛大而溫暖的光影藝術之旅。
深圳華僑城都市娛樂投資公司(歡樂海岸)
南山展區-未來之舞
地點:歡樂海岸
Dance of Future
創造力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強大的力量,借由著創造力可觸發關于未來的無限可能。
作品旨在將人的互動變為藝術表達的一部分,通過互動創造屬于自己通往未來的道路。伸展身體隨性搖擺,觸發光帶躍動,未來之舞由我們共創。
深圳錦繡中華發展有限公司
南山展區-山海女神賦
地點: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
The goddess of Shanhai Pass
2000㎡打造華南最大水上彩燈山海女神賦,大型水上場景演繹燈以藝術的手法將女神面部與自然景物結合,光影演繹及實景演繹植入其中,流光溢彩、水霧繚繞,江山美人,互為山海,讓游客感受傳統與科技相結合的魅力。
啟光獎作品欣賞
2022深圳光影藝術季評獎活動專家代表表示,隨著三屆光影藝術季的發展,讓更多的藝術工作者能夠參與進來,傳達理念、揮灑創意。同時,光影藝術季還以更多元親和的推廣方式與主題活動,號召市民們也加入追光的行列中,從而為探索跨界合作領域與城市發展方向提供更多可能。
深圳光影藝術季,作為一項覆蓋城市全域與全民的公共藝術項目,從光影藝術的角度出發,讓光不限時空地流入城市的每個場域,滲透進城市的肌理,從而以藝術的形式進行城市美化與更新。
同時,從「人」的角度出發,“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當光與影耦合后,成為「光影藝術」,它沒有審美的門檻——不論年齡、身份,以及欣賞角度是否專業,都能身在其中產生不同的反應與感悟,讓所有人都能沉浸其中,體驗互動。
為了更好的將光影藝術與城市生活相結合,我們不斷探索著,試圖讓光流入更多的都市場景,使其與人們的生活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吸納更多知名國內外藝術家深耕城市,到設立青年藝術家綠色通道;從拓展多元藝術主題活動,到創新商業消費場景;從創建具有專業學術性質的專家委員會與論壇,到打造全民美育平臺,皆是為了讓藝術家、藝術機構、商圈、學校、本土產業鏈上下游品牌企業乃至城市中的每個人進行聯動,因「光」聚合在一起,以共創的形式在這個追光的平臺上成為城市的發光體,從而共同感受城市溫度,提升城市的影響力與美譽度,助推產業與經濟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都市。
讓每個人 在各自散發的光芒照耀下
與藝術共時 與文化共情 與城市共美
為我們的城市感到驕傲與自豪
2月19日 深圳光影藝術季即將閉幕
全市10區聯合眾多優秀藝術作品
邀您共覓流光
追光 永遠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