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藍光危害需要達到一定的亮度或時間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但是藍光不僅只有壞的一面,同時還有好的一面,實驗研究證明,每天在戶外陽光下活動2小時,兒童近視發生或近視發病率降低30%,近距離、長時間、不良的光環境、不正確的姿勢會大大增加近視發病率。所以戴防藍光眼鏡預防近視就是收智商稅。
我們人眼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太陽光,會有自我保護機制以抵消藍光對視網膜的損害,當光線變強時會瞇眼、瞳孔收縮、黃斑的葉黃素、視網膜的抗氧化劑和酶修復機制等,但千萬別傻傻地直視太陽。
在室內戴防藍光眼鏡會不會好一些呢?
很多朋友都擔心室內光源或電子顯視產品,特別是手機、電腦會不會有藍光危害呢,雖然不能防近視,但總比不戴好吧?
其實也沒有什么必要,這是因為這些電子顯視產品的輻亮度都在最安全級別無危險級(RG0)。以下為GB/T 20145-2006藍光視網膜危害分類,共分為4類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電子產品的輻射亮度均在
以內,所以不用過分擔心。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認為”藍光危害“對于一般照明中使用的白光光源甚至含藍光成分的光源都不是問題,中國消協也曾對市場上部分代表性的的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機進行測試,所有產品藍光危害值均在安全范圍內。
依據IECEE CTL決議 DSH 0744:亮度小于10000cd/㎡,且只發出可見光時,不需要按GB/T 20145-2006進行危險等級分類,可以歸類為無危險等級,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亮度大于10000cd/㎡,應按下述2)或3)的方法處理。
一般電視機或顯視器的亮度為300-500cd/㎡,手機一般也不超過600cd/㎡。
但是在使用電子產品時,時間和距離才是最關鍵的,觀看電視時建議在3米以上,電腦平板要在50cm以上,手機要在40cm以上,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之內,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是防控近視的根本。
有些人還是不死心,那戴防藍光眼鏡是不是可以緩解眼疲勞呢?
要想真正緩解眼疲勞,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看遠處(6米以上)的物體,如果是綠色效果會更佳,經常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眼疲勞并不是藍光造成的,這個”鍋“不能讓藍光來背,主要還是因為干眼或視頻終端綜合癥等引起的,如果有癥狀最好少看或不看電子產品,也可以點點人工淚液,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整體光環境,而不是一味防藍光。
防藍光眼鏡真的沒用嗎?
如果本身眼睛有黃斑疾病,可以考慮戴,建議參考國家防藍光標準《GB/T 38120-2019 藍光防護膜的光健康與光安全應用技術要求》,可以擋住有害藍光而留下有益藍光,有害藍光主要集中在400-445nm波段,有益藍光主要在445-500nm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