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
中國造船
夢開始的地方
閩江一路向東,匯溪聚流,在即將進入東海時流經一個叫做馬尾的地方,之后水深轉淺,大船無法上行,因此馬尾一帶自古便是天然泊船錨地,也是福州面對外海的重要水路埠頭。
1866年,中國人關于海防近代化乃至國家工業化的最早夢想,就在馬尾奠下了基石,由此衍生出了一段薪火不絕的百年傳奇。左宗棠、沈葆楨等清廷重臣從西方引進技術、設備和人才,在這里設局造船、興辦學堂、籌建海軍,由此照亮了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奮斗之路,孕育出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培養出諸多仁人志士和超越時代的先進思想。

左宗棠

嚴復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

海軍飛機工程處設計、建造的第一家飛機“甲型一號”

船政衙署舊影

船政后學堂第一屆畢業生

中國最早的千噸級蒸汽動力軍艦“萬年清”

船政留學生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學院合影

飛機制造處員工在自己建造的飛機前留影
時光走過一個半世紀,船政舊址依然在閩江邊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船政文化早已融入當地人們的生活,并與時俱進地煥發出新的時代價值。

中國船政文化城
面對擁有厚重歷史的船政舊址,如何讓百年工業遺跡更好地活化更新,保留與改造之間取舍權衡,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對此,擁有經驗豐富的規劃和設計團隊,給出了一份參考答案。
建筑:
百年工業遺產
新時代再續輝煌
2023年1月,中國船政文化城核心區盛大開園,標志著福州馬尾在船政文化城建設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船政文化城的設計整合了船政文化歷史片區、馬尾船廠工業遺產保存再利用片區、馬尾港改造再利用片區、濱江公共文化生活帶,形成“三區一帶”的交匯中心。
設計團隊基于“原真性、敘事性、生態性”三個原則,對此地遺留的工業遺址進行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巧妙地將現代科技元素和船政文化相融合,讓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船政書局、輪機車間、繪事院、鐵脅廠等重要工業遺址實現了從“外貌”到內在“氣質“的銳變。
中國船政文化城
China Shipbuilding Culture
船政博物館
來源:梁章旋工作室 陳夏濱攝
繪事院
來源:梁章旋工作室 李逸攝
鐵脅廠
來源:梁章旋工作室 李逸攝
甲居裝課保障組
來源:梁章旋工作室 陳夏濱攝
管加課
來源:梁章旋工作室 黃平攝
照明:
船政文化
向海圖強
本項目夜景照明的打造以高標準、高定位、高品質和高辨識度為目標,設計團隊運用從船政遺產中提煉出的照明設計元素,打造多片區、多節點的文化作品,結合燈光演繹技術強調“船政文化,向海圖強”的核心內容。
芯龍光電/SHYLON作為本項目景觀照明、照明系統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憑借豐富的大型項目實踐經驗、依托Superhigh光學架構,Zoomneo色彩算法的戰略優勢為中國船政文化城開啟夜晚的“新界面”,用光影賦予場地全新的內涵。
在照明控制方面,本項目所有燈具均搭載了DMX512控制,從而實現整個船政文化城的光影聯動, 突顯動、靜切換,色彩變化萬千的藝術效果,營造燈光佳境。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作為整個船政文化城敘事的開端,在設計構思上取“對話”的意象,既是對閩江船政文化軸線的強調,也寓意著歷史與當代的對話。
博物館館舍由原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綜合倉庫改造而來,外立面設計上船政元素十分突出,流暢的金色燈光勾勒出簡潔的線條,形成虛實對比,彰顯出船政歷史的厚重感,展現出鮮明的船政特色。
鐵脅廠
鐵脅廠是船政史上重要的生產車間,不僅見證了我國造船技術的進步,還見證了我國航空工業起步。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水上飛機“甲型一號”就在鐵脅廠內誕生。如今這里被改造成為鐵脅與飛機制造的專題展示館。
建筑外觀以時間軸為設計理念,屋頂和外立面以漸變的形式,展示建筑形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為更好地保護具有歷史價值的鋼構件,設計師在修復建筑時筑起玻璃罩殼,將鋼構架以展品形式保護和展示。
鐵脅廠的照明設計也以文物保護為第一原則,選用以投光燈、洗墻燈、埋地燈為主的照明產品,提升夜間景觀和展陳照明的效果。
管加課
管加課原為馬尾造船廠修船車間,1991年改為倉庫,后作為管加工車間。設計師對本建筑采用保護性修繕措施,還原建筑歷史風貌的同時替換鋼結構屋架,新屋架適當抬高,增設玻璃外窗,有效地增強室內空間的采光效果。
燈光選用“琥珀金”和“日光白”兩種色溫,分別打造出“鍛造”之光和“起航”之光,展現“船政人”日夜奮進、敢于拼搏、不忘初心的品格。
在節慶模式下,整個建筑將被動態燈光和立面投影所籠罩,屋頂燈光變幻極富韻律感,好似層層疊疊的浪花,展現出“千帆過浪,向海圖強”的船政精神。
龍門吊
馬尾船廠標志性的大型機械——龍門吊和塔吊被保存下來作為景觀遺跡。夜空下,巨型機械散發著威嚴雄壯的氣勢,像可靠的戰士一樣守護著馬尾這片海域。
在龍門吊與塔吊的夜間燈光的處理上,照明設計團隊通過定制光譜,增加這些巨型機械在夜晚的色彩飽和度,給馬尾船廠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眼的紅色。
濱水岸線
設計團隊對中國船政文化城的濱水岸線進行了提升改造,借助船政文化的獨特韻味,主創設計師通過照明設計再次展現活力、現代、科技城市風貌的同時,也展示了馬尾近年來城市建設成就。
設計團隊以居民夜間活動所需的舒適光環境設計為主打造濱水夜景,采用柔和連續的線型光源,讓景觀與自然形成和諧統一的畫面,將濱水岸線打造成為當地市民舒心散步、賞景、濱水休閑的好去處。
編者按:
對話過去
面向未來
中國船政文化城的規劃與設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優秀的范例。這里既保留著百年前的工業遺跡,同時具有在地性的思考,通過現代技術及手段讓船政文化以嶄新的姿態面向未來。沒有顛覆式的“推倒重建”,也拒絕不假思索的“修舊如舊”,設計團隊在保留和改造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平衡。
新與舊在這里鏈接、融合,經歷百余年風雨延續下的福建船政工業文脈,也將在新時代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特別鳴謝
業主單位
福建船政文化保護開發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單位
北京華清安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建筑設計單位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觀及燈光設計單位
福建省合道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夜景設計單位
福州光美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總包施工單位
廈門特房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景觀照明&系統
上海芯龍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