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國家強調科技自主創新,照明行業也積極響應號召,以科技攻關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懷揣“打造全球第一智能照明品牌”宏偉愿景的歐普照明,每年平均投入超3億研發費用,通過產品提質升級,突破傳統照明市場“價格戰”困局,為全球用戶提供整體照明解決方案,推動市場蓬勃發展、行業轉型升級,引領行業之先。
為進一步開展前瞻課題研究,推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3年7月25日,歐普照明與武漢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就課題研究、產研融合、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出席本次活動的中國照明學會理事長劉正雷表示,此次合作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校與企業強化創新合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不僅有助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為照明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注入了新動能”劉正雷說道。
歐普照明首席技術官于杰與武漢大學教授錢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建立好光定義標準,為用戶“把陽光帶回家”
隨著市場趨勢發展和消費需求轉變,大眾已經意識到光與空氣、水等介質同等重要,對于光的需求也不僅限于基礎照明功能,日益關注光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對于身心健康的影響。
什么樣的光可以稱之為“好光”?目前尚無行業統一評價標準,亟待有所突破。歐普照明通過前期研究發現,好光即是自然光,并率先打造出模擬24小時光色變化的光譜運用于多元場景,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在此基礎上,歐普照明攜手武漢大學建立“光品質和顏色視覺聯合實驗室”,分階段圍繞好光光色、好光評價標準體系、博物館照明光色、前瞻性心理學等四個方面開展研究,將進一步鞏固歐普照明在光學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重新定義自然光,真正為用戶“把陽光帶回家”。
據歐普照明首席技術官于杰介紹,項目為期三年,2023年將重點聚焦好光光色的光譜研究,協同建立好光企業標準,填補這一領域空白,并將武漢大學擁有國際領先水準的“光照顏色偏好MCPI”“光照顏色分辨CDM”精準量化技術與歐普照明自主研發的SDL智慧光譜技術(Software Define Lighting,即用軟件精確調控LED光源,模擬太陽光的波長光色)結合,運用到悅瞳L1護眼落地燈等產品及照明解決方案中,為不同用戶群體打造更加豐富多元、健康舒適的照明場景。
歐普照明SDL智慧光譜技術,可運用軟件精準調控模擬太眼光,實現多元場景光色變化
負責該項目的武漢大學副教授劉強介紹,武漢大學作為全球化、高水平的一流高校,擁有多學科綜合優勢,“在照明、色彩與視覺細分領域,我們已開展多年研究,在權威期刊發表百余篇論文,并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多家單位開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他談到,合作將為樹立行業標準提供技術支撐,為科研成果落地應用提供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科技與人才并行,設立博士后工作站
截止2022年底,歐普照明專利申請數量超3700項,主導、參與超過70項重大技術標準制定,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獎項,今年7月更被評為中國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
2023年7月歐普照明被評為中國輕工業科技百強企業
一系列榮譽背后,離不開歐普照明堅持施行的科技與人才并行策略。目前,企業擁有近500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并經國家博士后管委會批準成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為此,此次戰略合作雙方設立了武漢大學蘇州歐普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研究生實習基地,將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教學實踐、人才培養,打造產教研學一體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歐普照明總裁馬秀慧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未來,站在邁向新時代、新征程的關鍵節點,歐普照明將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繼續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技術創新為動力,以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為基礎,推進制造業升級變革,助推行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持續“用光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