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專區】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測試淺述
摘要: 近些年,隨著我們對LED產品光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模型的需求也不斷地在增長,無論是LED光源制造商還是透鏡生產廠商,都需要光源的光學分布模型。那么,什么是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模型?如何利用光源近場測角光度儀獲得近場模型?近場測試可生成什么類型的文件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生成的各種文檔?另外,對于不常規的燈珠,例如大功率模組、裸晶、5面發光的CSP等光源,又可如何處理?
3. 特殊光源的測試方法
香港科技大學佛山LED中心配備的美國Radiant公司的SIG-400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測試系統(如圖9),專為LED燈珠、COB、模組等小光源設計,同時配備了Radiant公司最新版本的專業光源分析軟件ProSource10.2.2,可生成適用于各種主流光學照明設計軟件的光線集。同時對于一些特殊的LED光源,該中心經過自主研究驗證,也可實現精確測量。
圖9 SIG-400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測試系統 圖10 ProSource光源模型分析軟件
a. LED芯片(裸晶)
對于LED芯片的光學測量,一般分為不帶封裝測量和帶封裝測量兩種類型。如果是不帶封裝測量,和芯片直接接觸的是空氣,而實際LED封裝應用一般會采用硅膠對芯片進行保護及提高光效,芯片出光會受光溢出角的影響,測量的亮度和光通量一般會和封裝后的表面亮度有較大的差別。因此若測試時芯片直接接觸空氣,則不能準確獲得使用情況下芯片的近場光源模型。如果是帶封裝測量,由于封裝的形狀和結構會影響LED本身的出光效果,因此其測量的結果只能對特定的封裝形式有效。
針對以上問題,香港科技大學佛山LED中心對于LED芯片近場測試,提供了一種特定的光源模型結構(如圖11),通過模擬一種簡單的封裝形式,同時用近場測量設備測其在不同角度的亮度分布,得到光源的近場分布數據。由于玻璃球和折射率匹配液的相關參數已知(折射率十分接近常用硅膠的折射率),通過逆向追跡方法可以得到LED芯片表面的真實出光情況,繼而可以在光學軟件中模擬任意封裝條件下的出光效果。
圖11裸晶近場測試專用治具
b. 大功率光源(COB或模組)
對于小功率LED,可直接焊在普通的薄鋁基板上即可達到散熱的目的。但對于大功率LED,需要的散熱器比較大,甚至比較厚,因近場測量時樣品與色度計的距離很近,如果樣品的散熱器比較大或厚,亮度計則無法聚焦,進而不能準確測量。為此,香港科技大學佛山LED中心自主研發了一套控溫裝置,可解決大功率LED(高至150W)的散熱問題,進而可實現大功率LED的近場測量。同時,此控溫裝置可控溫度范圍是0~100 ℃,可滿足客戶在指定溫度下測量的要求。
c. 五面發光的CSP光源
目前比較熱門的CSP光源,特別是五面發光的光源,因其體積小,有的產品功率又大,如果焊在傳統的鋁基板上焊線點亮測試,焊點和焊線可能會部分擋光,且會造成一些雜散光。香港科技大學佛山LED中心針對此類型CSP光源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散熱板,完美地解決了焊點與焊線的擋光問題以及散熱問題,可更精確地進行近場測量。
光源近場光學分布測試說簡單又不簡單,目前業界并沒有一套成文的測試標準,由于近場模型歸要到底需要跟仿真結合,所以事實上,測試需與仿真“保持通話”,香港科技大學佛山LED中心擁有豐富的測試經驗,需要更多信息請關注以下公眾號。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