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立LED應用照明標準的首要問題
上傳人:admin 上傳時間: 2007-05-24 瀏覽次數: 285 |
編者按:
這是半導體行業熱鬧之外的冷音,聽起來仿佛不合時宜。編者想起1992年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決議通過三峽工程一案時,當時社會各界不乏反對意見。如今,國務院三峽辦主任蒲海清卻深情地說三峽工程最該感謝的就是那些提反對意見的人。由于他們的反對,有關部門在設計和施工建設中解決了很多過去沒想到的問題,才有今天圓滿的結果。在照明行業也一樣,充分尊重冷音,是一種科學態度。
前言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照明行業熱鬧非常,標準起草、行業高峰會議、專家講座、新技術發布、半導體照明技術突破頒獎等等,紅火朝天、可喜可賀!出于對本行關注筆者就半導體白光照明產品詢問了有關經銷商與使用者,有的滿面無奈,有的搖頭苦笑,反映的問題如下:價格昂貴,與傳統照明照度相差甚遠,售后空白!最嚴重的是光衰過快,雞肋也!此情此景著實令人困惑,如此市場呼聲,半導體照明取代傳統照明之路將如何走下去?
同樣,照明行業中大多的媒體在近段時間的文章和報道都是圍繞著標準建立和技術話題,只可惜媒體中的報道與行業論文中只限于提及許多有關技術問題的探討,對于使用者最關心的質量問題只是技術瓶頸的皮毛。現今半導體照明的市場呼聲是光衰問題。但技術文獻、專家訪談等提及此敏感話題是少之又少,甚至只字不提。就算標準就此訂立,可是關鍵的技術問題都沒有一個明確定義,標準下制造的產品給予消費者的保證又有何用?若真如此,我國半導體照明為了搶占世界性行業的制高點而制訂的標準,豈不成了一紙空談,這意義何在?
半導體發光器件——LED,是一種電流器件,調節LED的輸入電流可以改變它的亮度與色溫,LED的工作電流越高亮度越高,短時間內每W的流明值相對提升。但當LED的工作電流增大,芯片的結溫隨著增高,結溫增高對工作電路、散熱結構、元件封裝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最明顯的表現特征就是流明值下降,等于光衰。LED光衰明顯時,光學特征隨著改變,包括:光強分布、亮度、光譜分布、色度坐標、顯色性等。綜上所述,LED的光衰特性可以反映LED燈具的工作電路、散熱結構、元件封裝等諸多方面的解決方案,如此重要的數據,在制立標準時應該放在首位,以規范生產廠家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真正達到推動行業發展和節能、環保、健康的需要。
LED應用照明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所有工序都會對燈具的質量造成極大影響,如恒流電源、封裝使用的芯片、膠水、熒光粉、PCB板與輔助的散熱材料等。這些都屬于LED燈具的重要部分,任何一環處理不當,燈具的光衰問題馬上就會反映出來。在照明領域中,半衰期之后的燈具屬于報廢產品(即初始亮度到50%后),該燈具不可以再使用,可是有個別廠家完全不考慮后果的情況,在燈具的壽命中標上50000小時、100000小時。如果該燈具是用作指示、裝飾等的紅、黃、橙LED,有可能達到以上壽命。但是一個二波長的白光,可以使用50000小時以上嗎?試問會站出來回答消費者的有幾人?誰又可以證明該產品已通過5萬小時老化實驗?站在技術立場上,二波長白光中的藍光芯片與熒光粉可以50000小時老化而半衰期在5萬小時之后嗎?如此重要的產品數據,專家、名廠、報道、論壇都不去正視,我們憑什么去搶占LED制高點?
出于職業道德、行業健康、消費者權益,在此呼吁制立標準的專家、機構應充分考慮把LED照明燈具的光衰值放在首位,檢測LED照明產品,首當其沖的應是光衰!
以上意見和建議,僅供參考!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