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色的研究與應用(圖)
上傳人:admin 上傳時間: 2007-07-20 瀏覽次數: 642 |
光與色的研究與應用(廣州光與影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黃于民)
沒有光就沒有色,光是人們感知色彩的必要條件,色來源于光。所以說: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現。
五光十色、絢麗繽紛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萬物充滿情感顯得生機勃勃。色彩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審美形式,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衣、食、住、行、用,人們幾乎無所不包,無時不在地與色彩發生著密切的關系。色彩現象是一種變化萬千的自然景象。沒有色彩就沒有花紅柳綠,沒有色彩就沒有碧海藍天,沒有色彩就沒有詩,沒有音樂,沒有藝術。沒有色彩的世界無疑是個黑暗死寂的世界。人的一生自始至終都處在絢麗的色彩包圍之中,并在這包圍之中感受到時光的美好,時間的溫馨,人生的愉悅。色彩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永恒。
色彩是一種視覺感受,客觀世界通過人的視覺器官形成信息,使人們對它產生認識。所以,視覺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端。來自外界的一切視覺形象,如物體的形狀、空間、位置以及它們的界限和區別都由色彩和明暗關系來反映。
一、光色的感覺
色彩心理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科,在自然欣賞、社會活動方面,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征;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色彩是與人的感覺(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覺(記憶、聯想、對比…)聯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覺總是存在于色彩知覺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覺存在。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從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復雜的。色彩的應用,很重視這種因果關系,即由對色彩的經驗積累而變成對色彩的心理規范,當受到什么刺激后能產生什么反應,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討的內容。
心理顏色和色度學顏色的另一區別是,色度學所研究的是色光本身,而不牽涉到研究的環境和觀察者在空間的位置以及觀察角度的變化等因素。例如,色光的背景,在CIE系統中是暗黑無色,并且用實驗證明了不同的背景并不改變匹配數值。但是,在心理顏色視覺上則不然,當背景改變時,許多心理作用如顏色分辨力、色相、飽和度、明度等都會改變。
各種色彩的象征:
紅色―― 熱情、活潑、熱鬧、革命、溫暖、幸福、吉祥、危險……
橙色―― 光明、華麗、興奮、甜蜜、快樂……
黃色―― 明朗、愉快、高貴、希望、發展、注意……
綠色―― 新鮮、平靜、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藍色―― 深遠、永恒、沉靜、理智、誠實、寒冷……
白色―― 純潔、純真、樸素、神圣、明快、柔弱、虛無……
黑色―― 崇高、嚴肅、剛健、堅實、粗莽、沉默、黑暗、罪惡、恐怖、絕望、死亡……
色彩本身是不體現思想感情的。但是,在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過程中,自然景物的色彩卻逐步給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響,產生了冷暖、軟硬、遠近、輕重等感受,以及由色彩所產生的種種聯想。例如,從紅色聯想到火焰,藍色聯想到大海,這種聯想便產生了明確的概念,使人對不同的色彩產生不同的感覺。總之,我們看到的色彩,是光線的一部分經有色物體反射刺激我們的眼睛,在頭腦中所產生的一種反映。
色彩不是使用越多越好,心理學試驗測定表明,在視覺兩大構成因素“形”與“色”中,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力為80%,對形狀的敏感力約為20%,色彩是影響感官的第一要素。日本東京就出現過“色彩騷動”,不少人面對艷麗的、高彩度的公交車和出租車,以及色彩迷幻閃爍的霓虹燈、五顏六色的廣告和刺眼的玻璃幕墻,感到頭暈目眩、心緒煩躁,為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迫使東京不得不設法糾正色彩的偏差。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