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產業日韓爭鋒 國內滯后
上傳人:未知 上傳時間: 2008-08-29 瀏覽次數: 167 |
國外廠商紛紛聚焦OLED
近日,有消息透露,松下預計其37英寸的OLED電視將在未來3年時間內走入零售賣場。據了解,松下控股的IPSAlpha公司將承擔OLED面板的生產任務,他們將興建一條全新的生產線,不過具體的規格參數并不詳細。
隨后,日立與佳能表示擬共同發展應用于數碼相機等產品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事業。2家企業將從2008年7月起設立新單位,結合旗下技術團隊,并導入新的生產設備進行試產。
據悉,日立與佳能先前就曾觸及該項合作計劃,2008年3月底佳能以約432億日元(約4.1億美元)取得日立Displays24.9%的持股,佳能希望借助對日立Displays的出資,加速雙方進一步的合作。而目前握有日立Displays24.9%持股的松下電器產業(MatsushitaElectric)則未參與此次的OLED事業合作。
日立與佳能在7月1日共同設立OLED專責機構“OLED開發本部”,并整合先前分散于日立Displays公司內各單位的OLED相關技術人員。而佳能亦將派遣技術人員加入該本部,初期雙方參與此計劃的技術人員將為100人左右。
而在此之前,三星SDI顯示器事業部門副總Woo-JongLee表示,三星有望在2009年左右在電視機、筆記本電腦上使用OLED面板。而索尼繼推出“XEL-1”后,則一直在潛心研究降低成本。索尼也表示將在2009年或2010年實現中等尺寸OLED電視的商用化生產,東芝也計劃發布30英寸的OLED電視。
種種跡象表明,OLED已被日韓廠商視為著重發展的下一代顯示核心。
國內市場啟動相對滯后
國內方面,在長虹之前,對OLED開展研究的可以分為幾派:一是學院派,如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二是從事液晶和光電研究的一些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三是收購派,比如京東方在收購引進韓國技術的時候包括了OLED。另外,一些原來不搞電子的企業,看到OLED有發展前景,也參與進來。
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萬博泉先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OLED產業的部分環節,我國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共掌握專利171項。其中,維信諾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項專利申請,授權的有32項,包括器件結構、工藝以及材料等三個領域的核心專利。
就在2008年4月28日,長虹OLED項目在成都正式開工。長虹規劃發展部部長郎豐偉表示,合資公司全資收購韓國ORIONOLED公司的工藝、設備及生產線,項目一期移入ORION公司1200萬片/年(折合1英寸屏)的被動式OLED生產線,后期新建主動式OLED全工序生產線,產品以1英寸-3.5英寸主動式OLED顯示屏和模組為主,目標產能2400萬片/年(折合1英寸屏)。同時將建設頭戴式電視(產能50萬臺/年)和移動式電視(產能150萬臺/年)等移動便攜顯示終端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涉足OLED產業的企業還不是很多,而且并沒有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優勢,從這點上說,我國OLED發展是慢于日韓企業的。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