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光源照明設計與模擬分析(圖)
上傳人:陳建安、廖顯奎 上傳時間: 2008-09-08 瀏覽次數: 1072 |
發光二極體(LED)從原本僅能應用於指示信號及景觀裝飾,提升至照明領域,原因在於磊晶、製程、封裝等整體技術提升,促成LED亮度增進。隨之而來的問題是LED真能取代其他光源嗎?這是目前很多人在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仍須一段努力方可實現固態照明。
一、LED照明設計
長久以來大眾對於照明品質非常重視,不僅要求空間照度充足,還要空間照度分配均勻,才不致於造成眩光及配光均勻度差異太大,造成空間舒適度下降。所謂照明品質乃是改善眩光、空間照度、相對色溫、演色性、配光均勻度等。造成人眼感到不舒服之光線均稱為眩光,眩光分為三種即直接眩光、反射眩光與背景眩光。直接眩光因光源直接入射眼睛所造成,人眼的直接眩光區為自垂直面45~80,如圖一所示。
圖一、人眼的直接眩光區
光線充足與否即是照明領域定義的空間照度問題,不同照明環境下空間照度亦有所不同,一般室內空間照度要求需達500~750 Lux,而空間照度大於500 Lux時,人眼就不易產生疲勞現象。演色性為物體在不同光源下相較於太陽光底下的呈現比,其最佳值為100,一般室內照明要求則需要高於85。
空間光線分佈稱為配光均勻度,常見配光均勻度定義方式為(1)室內最低照度除以平均照度;(2)室內最低照度除以最高照度;(3)室內平均照度除以最高照度,一般評定空間配光均勻度之好壞,會以0.8為一基準。色溫定義為黑體輻射之光色,黑體在不同溫度下所幅射出之光色,與光源之光色接近時,則定義光源之相對色溫為此黑體的溫度。
圖二、光源色溫與被照體照度比較圖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