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的無閃爍調光LED驅動器IC方案(圖)
上傳人: 上傳時間: 2010-11-01 瀏覽次數: 380 |
led亮度高、功耗小、小型化、壽命長等優點推動了該技術的迅速發展,但LED照明技術仍存在成本高、散熱器過大、發光率低以及調光等挑戰。在設計過程中,工程師進行LED常規調節時往往會遇到啟動速度慢、閃爍、光照不均勻等情況,因此如何解決LED閃爍問題成為工程師當務之急。如果能夠提供高精度恒流控制(能夠分析可控硅控制器的可變相位角輸出,對流向LED的恒流進行單向調整),輸入EMI濾波器電感和電容非常小,那么進行有效的無閃爍調光是否便能成為可能?日前,Power Integrations (PI)公司LinkSwitch-PH系列LED驅動器IC很好地解決這一困擾,該產品的初級側控制技術還省去了隔離反激式電源中常用的光耦器和輔助電路(即次級側控制電路),同時控制器中的PFC部分還省去了大容量電解電容,這對LED無閃爍調光的確帶來了一大福音。
如今,LED照明已成為一項主流技術。LED手電筒、交通信號燈和車燈比比皆是,各個國家正在推動用LED燈替換以主電源供電的住宅、商業和工業應用中的白熾燈和熒光燈。換用高能效LED照明后,實現的能源節省量將會非常驚人。僅在中國,據政府當 局估計,如果三分之一的照明市場轉向LED產品,他們每年將會節省1億度的用電量,并可減少29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仍有一個障礙有待克服,那就是調光問題。
白熾燈使用簡單、低成本的前沿可控硅調光器就可以很容易地實現調光。因此,這種調光器隨處可見。固態照明替換燈要想真正獲得成功的話,就必須能夠使用現有的控制器和線路實現調光。
白熾燈泡就非常適合進行調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它們的低效率和隨之產生的高輸入電流,才是調光器工作良好的主要因素。白熾燈泡中燈絲的熱慣性還有助于掩蓋調光器所產生的任何不穩定或振蕩。在嘗試對LED燈進行調光的過程中遇到了大量問題,常常會導致閃爍和其他意想不到的情況。要想弄清原因,首先有必要了解可控硅調光器的工作原理、LED燈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圖1所示為典型的前沿可控硅調光器,以及它所產生的電壓和電流波形。

圖1. 前沿可控硅調光器
電位計R2調整可控硅(TRIAC)的相位角,當VC2超過DIAC的擊穿電壓時,可控硅會在每個AC電壓前沿導通。當可控硅電流降到其維持電流(IH)以下時,可控硅關斷,且必須等到C2在下個半周期重新充電后才能再次導通。燈泡燈絲中的電壓和電流與調光信號的相位角密切相關,相位角的變化范圍介于0度(接近0度)到180度之間。
用于替換標準白熾燈的LED燈通常包含一個LED陣列,確保提供均勻的光照。這些LED以串聯方式連接在一起。每個LED的亮度由其電流決定,LED的正向電壓降約為3.4 V,通常介于2.8 V到4.2 V之間。LED燈串應當由恒流電源提供驅動,必須對電流進行嚴格控制,以確保相鄰LED燈之間具有高匹配度。
LED燈要想實現可調光,其電源必須能夠分析可控硅控制器的可變相位角輸出,以便對流向LED的恒流進行單向調整。在維持調光器正常工作的同時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往往會導致性能不佳。問題可以表現為啟動速度慢,閃爍、光照不均勻,或在調整光亮度時出現閃爍。此外,還存在元件間不一致以及LED燈發出不需要的音頻噪聲等問題。這些負面情況通常是由誤觸發或過早關斷可控硅以及LED電流控制不當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誤觸發的根本原因是在可控硅導通時出現了電流振蕩。圖2以圖表形式對該影響進行了說明。

圖2. 發生在LED燈電源輸入級的可控硅電流與電壓振蕩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