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光源發(fā)展史與解析
上傳人:本站 上傳時間: 2013-04-26 瀏覽次數(shù): 360 |
人類最早發(fā)明的電光源是弧光燈和白熾燈。1807年英國的戴維制成了碳極度弧光燈,1878年,美國的布拉許利用弧光燈在街道和廣場照明中取得了成功。1年后,2位美國費城的高級中學教師湯姆生和霍斯頓通過設計弧光燈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他們的電工業(yè)。白熾燈即最早的鎢絲燈泡。談起電燈泡的歷史,其實,英國科學家 J,W.swan 早愛迪生一年,就發(fā)明了真空碳絲燈泡,但因碳絲軟壽命短,故未能廣泛使用。
人類要感謝愛迪生,自從他在一八七九年發(fā)明真空碳絲燈泡后,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取用人工光源,再也不必去抓一玻璃瓶的螢,來學車胤“囊螢映雪”。
愛迪生在經(jīng)歷無數(shù)次失敗后終于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他點燃了第一盞真正有廣泛實用價值的電燈。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試驗, 在世界各地尋尋覓覓,終于找到來自日本的竹皮,取其纖維作碳絲,從而被譽為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大約試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fā)光體-- 日本竹絲,可持續(xù)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1879年10月21日 發(fā)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xù)點燃了40個小時。1879年11月1日申請?zhí)冀z燈專利。以后到1908年,將燈泡改用鎢絲燈泡普及開來。
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一發(fā)明是愛迪生一生中達到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接著,他又創(chuàng)造一種供電系統(tǒng),使遠處的燈具能從中心發(fā)電站配電,這又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1880年,愛迪生又發(fā)明了實用白熾燈,揭開了電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序幕。
歡迎大家下載學習!
下載資料需要0燈幣,如何得到燈幣?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