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應用于照明領域的探討
上傳人:姚其/陳大華 上傳時間: 2014-01-13 瀏覽次數: 73 |
1 引論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是指有機半導體材料和發光材料在電場驅動下, 通過載流子注入和復合導致發光的現象。其原理是用ITO 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 在一定電壓驅動下, 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電子和空穴傳輸層, 電子和空穴分別經過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遷移到發光層, 并在發光層中相遇, 形成激子并使發光分子激發, 發光分子便經過輻射發出可見光。輻射光可從ITO 一側觀察到, 金屬電極膜同時也起了反射層的作用。從目前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技術發展情況看來, 綠光、藍光、紅光都有相關的材料開發, 其中以綠光的技術最成熟, 而紅光的技術正在加緊研發中。OLED 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OLED 結構圖
OLED 最早發現是在1979 年。當時在柯達公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科學家鄧青云博士發現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 從而開始了OLED 的研究。 1987 年, 鄧青云等采用超薄薄膜技術和雙層結構, 成功制備出低壓驅動的小分子OLED , 發光亮度1000cdPm2 , 光效115lmPW。1997 年, 日本Pioneer 公司將單色OLED 用在汽車音響面板上,OLED 開始逐漸走向產業化。[3 ] OLED 發展從硬屏到軟屏, 面板尺寸由小到中再到大, 顯色顏色由單色、多色到全彩色。OLED 主要應用在顯示屏幕上, 隨著白光OLED 的發展, 其也逐漸將應用于照明中。
OLED 與LED 同屬固態照明, 具有發熱量低、耗電量小、反應速度快、體積小、耐震耐沖撞、易開發成輕薄短小產品等優點。OLED 應用于照明的關鍵技術主要為高效率及長壽命。
同時OLED 具有輕薄、面發光、柔軟性和延展性的特點, 通過采用不同光色的組合, 構成照度柔和的各種模塊, 帶給未來照明設計新的理念。在照明的應用上, 產業目標是在1000cdPm2 達到50~80lmPW 的效率。[5 ] 目前, 用于照明的白光OLED 產品光效可達60 lmPW 以上, 顯色指數80 左右。 已經能夠滿足一些場所照明的需求。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