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封裝工程師的個人調研總結(二)
上傳人: 上傳時間: 2014-12-09 瀏覽次數: 156 |
二 芯片結構和襯底
LED襯底的趨勢:
不確定是Si,SiC,藍寶石中的一種。
但可能會是完全剝離原來的生長襯底,并與新基底結合的趨勢。
對襯底的要求:
1、結構特性好,晶圓材料與襯底的晶體結構相同或相近、晶格常數失配度小、結晶性能好、缺陷密度小。
2、接口特性好,有利于晶圓料成核且黏附性強。
3、化學穩定性好,在晶圓生長的溫度和氣氛中不容易分解和腐蝕。
4、熱學性能好,包括導熱性好和熱失配度小。
5、導電性好,能制成上下結構。
6、光學性能好,制作的器件所發出的光被襯底吸收小。
7、機械性能好,器件容易加工,包括減薄、拋光和切割等。
8、價格低廉。
9、大尺寸,一般要求直徑不小于2英吋。
三種襯底比較
[NT:PAGE]
SiC襯底
化學穩定性好、導電性能好、導熱性能好、不吸收可見光;
價格太高、晶體質量難以達到Al2O3和Si那么好、機械加工性能比較差;
吸收380nm以下的紫外光,不適合380nm以下的紫外LED。
優異的的導電性能和導熱性能,不需要像Al2O3襯底上功率型氮化鎵LED器件采用倒裝焊技術解決散熱問題,而是采用上下電極結構。
[NT:PAGE]
硅襯底
硅襯底的芯片電極有兩種接觸方式,分別是L接觸(Laterial,水平接觸)和V接觸(Vertical,垂直接觸),LED芯片內部電流可以是橫向也可以是縱向流動的。
電流可以縱向流動,因此增大了LED的發光面積,從而提高了LED的出光效率。因為硅是熱的良導體,所以器件的導熱性 能可以明顯改善,從而延長了器件的壽命。
硅襯底上生長的GaN基LED與其他襯底相比,性能上有差距,發光效率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和驗證。
硅襯底研發水平最好達到160lm/W,而藍寶石目前普遍水平能達到110lm/W,研發水平也達到了249lm/W。
普瑞光電8英寸硅襯底芯片色溫為4700K時,光效已達到160lm/W;色溫為3000K時,光效已達到125lm/W,顯色指數可達到80。
歐司朗標準Golden Dragon Plus LED封裝中的藍光UX:3芯片在3.15V時亮度可達634mW,如果再結合標準封裝中的傳統熒光粉轉換,這些白光LED原型在350mA電流下亮度將達到140lm,色溫為4500K時將實現127lm/W的光效。
晶能光電2英寸硅襯底量產芯片,色溫為5000K時,350mA下普遍光效超過110lm/W,6寸硅襯底芯片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性能和2寸片相當,目前正籌備6寸量產制程設備。
飛利浦、三星也均在硅襯底方面展開研究,而三星從8英寸大尺寸入手。
[NT:PAGE]
藍寶石襯底
化學穩定性好、不吸收可見光、價格適中、制造技術相對成熟;
不足方面雖然很多,但均被克服,
很大的晶格失配被過渡層生長技術所克服
導電性能差通過同側P、N電極所克服
機械性能差不易切割通過雷射劃片所克服
很大的熱失配對外延層形成壓應力因而不會龜裂
但差的導熱性在器件小電流工作下沒有暴露出明顯不足,卻在功率型器件大電流工作下問題十分突出。
晶格失配和熱應力失配,這會在外延層中產生大量缺陷,同時給后續的器件加工工藝造成困難。
正裝結構
P型GaN傳導性能不佳,需在P區表面蒸鍍一層Ni-Au金屬電極層。
P區為獲得好的電流擴展,Ni-Au金屬電極層不能太薄,器件的發光效率受到很大影響,要同時兼顧電流擴展與出光效率二個因素。
金屬薄膜的存在,總會使透光性能變差。引線焊點的存在也使器件的出光效率受到影響。
GaN LED倒裝芯片的結構可以從根本上消除上面的問題。
[NT:PAGE]
倒裝結構
①基材是硅;
②電氣面及焊凸在元件下表面;
③組裝在基板后需要做底部填充
或者完全去掉襯底材料直接和金屬襯底接觸,例如臺灣旭明光電。
如何克服藍寶石襯底的缺點?
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電流傳輸層。
覆晶結構(Flip-chip) 。
光輸出表面粗糙化。
垂直電極(Vertical Electrode) 。
使用22°底切側壁。
圖形化藍寶石基板。
電流阻擋層(Current Block Layer) 。
使用氧化鎳/銦錫氧化物歐姆接觸。
在MQW與p-GaN層之間多做一層p-AlGaN。
[NT:PAGE]
解析LED發光效率 68%電能轉化為熱量。
相關指標:
①內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電流轉化為光子的能力
②光取出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將光子從半導體中萃取出來的能力
③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電流轉化為萃取出來的光子的能力
內量子效率提高(與芯片更相關):
1.電流分布均勻
A.覆晶結構—導電弱的P型材料接觸襯底
代表:飛利浦lumileds,深圳晶科
B. 改Au/Ni電極為ITO
ITO的特點:硬度高,有很高的電子傳導率,光學吸收系數低
代表:晶元光電,上海藍光
[NT:PAGE]
C. 改為小面積多晶組合的HV
晶面被分割后,電流分布均衡,防止局部過熱
代表:晶元光電
D. 垂直電極結構
電流分布更均勻
代表:
旭明--襯底徹底剝離后直接附著金屬電極
Cree—SiC導電襯底
晶能—導電硅電極
2. 降低Vf和電極接觸處電阻損耗
氧化鎳/銦錫氧化物歐姆接觸
歐姆接觸,降低Vf,降低電阻損耗,提高了內量子效率
3.外延材料的設計
A.雙異質結結構
B.激活層(AL:Active layer)摻雜
C.包覆層(CL:Cladding layer)摻雜
D.晶格匹配
E.PN結移位
F.非輻射復合中心
代表:華燦光電擁有的核心技術在外延生長、量子阱技術、外量子效率以及芯片工藝與制造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內量子效率技術現狀:
現在內量子效率一般超過90%,因此已經不是提升的重點。
[NT:PAGE]
提高外量子效率(與封裝的關系更為密切):
1、換為透明襯底或在有吸收功能的襯底上加反射鏡
(反射鏡一般采用高反光金屬材料如AL和Ag)
外量子現狀效率:
目前30%-40%,是重點提高的對象
旭明光電:
①垂直結構,電流分布均勻
②金屬反射層,提高光萃取率
③表面圖形電極,提高光萃取率
④金屬襯底,提高散熱
2、采用半圓形球面(一般LED光因臨界角被限制而不易射出,做成半圓形球面使光不受臨界角限制)
GaN折射率2.3,全反射角29°,出光率<32%
3、覆晶結構
A.藍寶石折射率介于GaN和空氣之間,可以提高光出射的全反射角
B.避免電極墊遮光,擴大出光面積
[NT:PAGE]
4、表面采用織狀結構或粗糙面以增加光的射出面
5、改變幾何形狀(一般LED為平面正方形長方形結構,此些結構容易制造但限制了光的輸出)。
如改成漏斗形后光更容易的輸出。
6. 封裝材料的選擇
A.高透光率(樹脂的透光率高于硅膠)
B.匹配良好的折射率(GaN>Al2O3>樹脂>空氣)
C.抗UV,防黃變特性
D.高的耐溫和應力特性
B. 匹配良好的折射率
GaN類倒裝芯片封裝的LED的出光通道折射率變化為:
有源層(n=2.4)→藍寶石(n=1.8)→環氧樹脂(n=1.5)→空氣(n=1);
GaN類正裝芯片封裝的LED的出光通道折射率變化為:
有源層(n=2.4)→環氧樹脂(n=1.5)→空氣(n=1)
采用倒裝芯片封裝的LED的出光通道折射率匹配比正裝芯片要好,出光效率更高。
7. 熒光材料
A.熒光粉涂覆方式
B.熒光粉效率
接下來將介紹:
LED失效模式,敬請關注。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