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背光驅動提升LCD顯示效果?
上傳人:LEDth/整理 上傳時間: 2015-01-06 瀏覽次數: 82 |
首先我們來搞清楚一個問題:對于人眼,什么樣的視覺效果更適合人們的感受呢?
針對較大尺寸的LCD來講,影響顯示效果的因素很多,譬如:環境照度;屏幕的選擇;投影機的選擇;信號處理;安裝工藝等。那么什么指標是最終體現大屏幕顯示效果的依據呢?科學理論告訴我們是―――最終圖像顯示對比度(也稱靜態對比度);靜態對比度越高,圖像色彩越鮮明、層次感越豐富。相對于靜態對比度,動態對比度成為當下業界人士比較關注的指標,所謂動態對比度指的是白色畫面(最亮時)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畫面(最暗時)下的亮度。更精準地說,是將白色信號在100%和0%的飽和度相減,再除以用光照度(每平方米的流明值)為計量單位下0%的白色值(0%的白色信號實際上就是黑色)所得到的數值,從概念上我們不難發現,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因此,要提升對比度的數值,一般有兩個方法:提高白色亮度,讓亮的更亮;或降低黑色暗度,讓黑的更黑。
對于LCD設計人員,怎樣有效的提高動態對比度成為他們非常關注一項重要指標。大家都很清楚,目前主流LCD的發光體是白色發光LED,它是由GaN芯片和釔鋁石榴石(YAG)封裝在一起做成。LED燈正常工作時處于正向偏置狀態,通過LED電流大小決定著LED發光亮度。
為了更好的提高 LCD動態對比度,終端設計人員一般會利用增加 和降低有效流過 LED電流大小辦法來實現。一般的LED正向極限(IF) 電流多在20MA,而且LED的光衰電流一般不能大于 IF/3,大約15MA和18MA,LED的發光強度僅在一定范圍內與IF成正比;當 IF>20MA時,亮度的增強已經無法用內眼分出來,也造成了沒必要的功耗浪費,因此 LED的工作電流一般選在17-19MA左右。所以目前最有效提高動態對比度的辦法就是降低 LED流過的電流, “照度”文件顯示20mA的 LED電流較大范圍內的線性度,“紅藍”文件顯示到10μ仍可維持一定的照度線性,但用紅藍比表達的光色在50μ已經明顯變化。也就是說,1:400是用電流方式調節亮度的上限。
下圖是LED-光色(紅藍比)/亮度關系(μA)
LED的電流-亮度關系(下圖,mA)
當然對于整個 LCD的照度來講,還涉及到很多因素,譬如 LCD上面的導光板的透光率,玻璃的透光率以及周圍的環境等。
另外,為了提供終端設備的續航能力,很多LCD廠家開始增加CABC功能,而要實現CABC功能,其對Dimming Stable 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的Dimming Stable大于256:1)。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