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華燈(一) 北海五龍亭夜景賞析
摘要: 五龍亭在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清代屢有修葺。此處原是明代泰素殿的舊址,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為五座亭子。
五龍亭在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清代屢有修葺。此處原是明代泰素殿的舊址,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為五座亭子。
圖片來源:阿拉丁博客
五龍亭伸入水中,由五間亭子組成,五亭俱為方形,前后錯落布置。玉亭之間由橋與白玉石欄桿相連呈S形,如同巨龍,故稱龍亭。中間亭子最大,稱龍澤亭,重檐,下方上圓;左邊兩亭名為“澄祥”、“滋香”,澄祥亭為重檐,滋香亭為單檐;右邊兩亭名為“誦瑞”、“浮翠”,與左邊相同。合稱五龍亭。五亭皆為綠琉璃瓦頂,黃瓦剪邊,檐下梁枋施小點金旋子彩畫,絢麗多彩,金碧輝煌。龍澤、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單孔石橋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懸華帶匾一方。
當年,龍澤亭是專供封建帝后們釣魚、賞月、觀焰火的地方,其余四亭是文武官員陪釣的地方。清人詩曰:“液池西北五龍亭,小艇穿花月滿汀,酒渴正思吞碧海,閑尋陸羽話茶經。”
圖片來源:獨往者
雍正齊妃、曾寄住在此。致死之時、死前一個月。皇太后讓乾隆皇帝來看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