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照明】NO.4演變篇:高清電視劇照明理念
摘要: 本文結合電視劇照明的實例,闡述電視照明理念的演變進程,介紹了標清電視劇的用光原則與布光方法,重點論述了高清電視劇照明理念的布光原則和方法,分析了傳統照明法與自然光效法在用光技術方面的差異,總結了高清電視劇的照明特點。
電視劇藝術是一種視覺造型藝術,光是視覺造型藝術的靈魂,光線直接參與了電視劇初創階段的文學構思、畫面構想、照明設計和主創階段的形象造型、環境再現、氣氛烘托等藝術創造的全過程。在眾多造型藝術之中,電視劇藝術是借助光的作用與手段,實現藝術形象塑造的一個典型。光線成了電視劇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媒介、條件和工具。沒有光就談不到畫面造型,更談不到屏幕上的影像。然而,由于攝錄設備技術特性的提高,視覺藝術審美意識的升華和照明藝術理論的發展,在不同時期電視劇的制作中,對照明光線的運用有著不同的需求,尤其是高清電視劇對光線的運用更嚴謹、更自然、更真實。
在電視劇照明理論發展中,人物與環境的光線處理關系存在著三種基本理念:第一種是20世紀80年代,標清電視劇時期的戲劇用光理念,即傳統布光方法。布光中以人物光為主,在不妨礙人物形象塑造的情況下,兼顧人物光與環境光的相對統一。第二種是90年代后期,高清電視劇時期的紀實用光理念,我們稱之為自然光效法。它以環境光線為主,人物的光線處理嚴格受環境光源的制約,不強調光線對人物的造型,追求人物光與環境光的高度統一。第三種是近幾年,高清電視劇的現代布光理念。它是前兩者的有機結合,在照明中,既要兼顧人物與環境的光線統一,又要考慮人物形象的塑造。電視劇照明理念的演變進程論述如下:
一. 標清電視劇的照明理念
1.傳統布光方法
80年代初,由于受標清電視攝像機的技術條件限制,它的感光器件是電子管器件,感光靈敏度低,對照明光線的照度要求比較嚴格。這個時期的電視劇照明,借助于電影照明的傳統布光方法,不論白天與黑夜,不論有光源與無光源,不論人物與環境光源的相對關系如何,人物光的處理不受環境光的限制,根據造型需要都是按固定布光模式處理,即用三點式布光方法(即主光、副光和逆光)塑造人物。大部分人物主光在斜側角度用硬光照明人物,畫面造型追求演員造型美的塑造;副光在人物的正面用軟光照明,修飾主光照明光效的缺陷,人物主光與副光的光比固定為2:1。同時為了保證畫面質量,背景環境光效處理的比較明亮,畫面大多是亮調子。例如:《紅樓夢》中林黛玉初見探春的照明效果,見圖1。港臺電視劇《上海灘》、《射雕英雄傳》、《書劍恩仇錄》;國產電視劇《敵營十八年》、《武松》、《籬笆女人和狗》、《便衣警察》、《凱旋在子夜》等都是戲劇光效的代表作品。
2.改進后的傳統布光方法
進入90年代,攝像機的感光器件改用CCD(半導體電子耦合器件),它的感光靈敏度有較大提升,對照明光線強度要求有所下降。該時期傳統布光的方法有較大的發展,人物用光的形式開始多樣化,追求用光刻畫人物性格與形象。在不妨礙觀眾對演員面部表情觀看的前提下,當人物走到較暗的環境時,人物臉部的亮度可以低于中級灰的密度,如果人物面部“有戲”則往往又處理成較亮的中級灰密度。這個時期人物光與環境光的統一,僅僅體現在人物主光的方向上,需要有環境光源作依據。但這不是首要條件,一旦人物處在無光源或光源不利于表現的環境時,傳統的照明方法就使用假定性光源處理人物,并不注意人物光效的真實性。環境光的處理明暗分布趨向真實自然,畫面背景成為全調子。例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和關羽、張飛初次喝酒時的照明效果,見圖2。電視劇《渴望》、《晉中大捷》、《水滸》、《宰相劉羅鍋》等都是經典的傳統布光的代表作品。
傳統布光的處理原則,在光線處理中以人物光為主,不考慮環境光對人物光的制約關系,常常使用類型化的光線處理人物,注重人物的造型美和性格的類型化刻畫。當環境光源對人物造型不利時,使用假定性光源處理人物。布光中,所謂光線的真實,僅僅注重人物的主光方向與環境光源方向一致,而不注重人物光線的性質、亮度等真實的再現;環境光的處理也是類型化的處理,很少追求特定光效和偶然性光效的運用。
[NT:PAGE]
二. 高清電視劇的照明理念
1.自然光效法
本世紀初,隨著高清電視攝像機的誕生,它所具備的高感光靈敏度特性,以及更多的曝光控制功能的開發與運用,使電視劇藝術向著更加寫實的道路發展,在照明理論上出現了紀實主義用光理念。這個時期的電視劇照明理念運用的是自然光效法,在人物光與環境光的處理上體現了“整體現實主義”的觀念,追求人物光與環境光的高度統一,追求光效的自然真實。特別是運用高清攝像機的伽瑪曲線控制功能,極大地提高了畫面感光的動態范圍,實現了在低照度和高照度的照明區域,也能表現出較高的畫面影像質量,使畫面光效更加自然真實。
在攝制中人物照明不使用假定性光源,人物主光方向必須來自環境中的某個光源,人物光線受環境光源的強烈制約。人物在環境中的運動,隨時會改變人物與環境光源的關系,所以人物主光方向、光線性質、光線強度等都隨時變化著,人物光的運用反對固定化處理。當人物走近光源時,人臉可以“曝光過渡”白茫茫一片,失去層次感,而在遠離光源時,可能是什么也看不清的,形成剪影或半剪影的光線效果。電視劇《新上海灘》、《功勛》、《保密局的槍聲》中的人物造型,人物臉部光影反差較大,受光面較亮,背光面很暗而失去表面質感;背景環境光線較暗,畫面背景成為暗調子。例如電視劇《功勛》廖飛和卓越在舞會中的照明效果,見圖3。白天在陽光下的人物膚色正常,而夜晚在月光下卻變成了藍色,這一切再也不是技術上的失誤,而是攝像師的藝術創作手段之一。傳統布光法的光比概念已經在自然光效法中消失不見了,人物光的光比現象隨著人物與環境光線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自然光效法追求現實生活中的特定光效,即特定環境在特定的時間和氣候條件下表現出的自然光效。例如電視劇《大秦帝國》,當人物處在燭光照明時,強調燭光跳動的光影在人物臉上的表現。在人物遠離環境光源—窗子時,寧可采用來自環境的反射光做人物的主光,也不使用傳統方法模仿來自窗戶的斜側光做人物的主光。這些生活中非“典型”化的光效,不僅使畫面具有新鮮感而且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Page]
在傳統用光方法中,腳光、頂光等被認為是特殊的光效,是丑化、歪曲人物形象的光效。在用法上具有固定的模式,只能用在反派人物的形象上,而自然光效法卻不同,認為這些特殊形式的光效,恰恰是現實生活中,特定環境中呈現出的特定光效,它們在畫面上如實的再現不僅能增強作品的真實感,而且能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在自然光效法里,腳光、頂光不僅能夠丑化人物形象同樣也能夠美化人物形象,打破了傳統用光固定化的概念,使畫面光線效果獲得更多含義的表現功能。
自然光效法照明原則,強調人物光與環境光的絕對統一,不僅在主光的方向上,而且在主光的性質、強度、色溫等方面與環境光保持高度的統一,追求人物和環境光線的整體效果,達到畫面光效的真實自然。
2.現代用光法
采用紀實主義用光理念的電視劇作品,表現了強烈的生活真實感,充滿了現實生活的氣息,但是普遍存在著藝術表現魅力不足,缺乏生動的藝術感染力。因此,照明理論中又產生了將傳統布光法與自然光效法綜合使用的照明方法,這就是近幾年電視劇所普遍運用的現代照明理念。它主張把真實的再現與藝術的表現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畫面造型藝術的水平。
現代照明法強調,在人物光與環境光的處理中,既保持環境光對人物光的制約,保持畫面整體光效的真實,又注重光線對人物造型、性格刻畫和情節內含的表意功能。也就是說照明時要克服傳統用光的虛假性,保留其對光線寫意性的追求,同時又要克服自然光效法只注重光效真實,缺乏對人物造型表現的不足。例如電視劇《情系北大荒》中沈秀和郝豹談住房時的照明效果,見圖4。現代照明用光從人物造型和環境光效的真實再現,向表現故事情節更深層涵義發展。光線不僅是制造環境氣氛,激發觀眾情緒的手段,而且是攝像師創作電視劇作品,表達劇情深層內含的視覺語言的一個重要元素。2005年以后的電視劇作品《潛伏》、《戰士》、《奠基者》、《父親的戰爭》、《情系北大荒》、《紅色搖籃》、《為了新中國前進》等都是這種現代布光理念用光的典范。
“兩種方法的結合”的理論用光方法,還體現在用光方法的多樣性上。根據不同作品的風格樣式,用光方法各不相同。例如:電視劇《大秦帝國》、《東方朔》等用光更多的是注重人物的造型美。而《闖關東》、《小姨多鶴》等用光強調情感的表現。《情系北大荒》、《奠基者》等用光注重演員的表演,具有較多的傳統用光成份。《新上海灘》、《功勛》、《保密局的槍聲》等光線的處理,注重畫面驚險氣氛的塑造,常常用大反差、強烈的明暗對比制造環境氣氛,突出了劇情的緊張感。
在高清電視劇照明中,人物與環境光線處理關系,不僅涉及人物的造型、性格的刻畫、情感氣氛的渲染、光效的真實感以及作品內含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不同類型電視藝術理論和作品風格樣式的創作。所以人物與環境光的處理關系是照明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絕對不可輕視。
[NT:PAGE]
三. 傳統布光法與自然光效法照明技術的差異
目前電視劇照明的自然光效法是在傳統布光法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它使電視劇的照明光效更加接近自然,貼近生活。兩者的布光技術差異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傳統布光方法
傳統布光照明理念,在布光中,人物的主光亮度固定不變,僅強調光線的造型作用,不強調光源性質、色溫的變化,一律用直射光表現,照明角度大多在45°角斜側方向照明。人物的副光處理,一般用平光,在攝像機的機位方向正面照明,主光和副光的光比固定為2:1。人物修飾光的處理,多數情況使用眼神光、逆光。環境背景光效處理的比較明亮,以此,來保證畫面的質量和清晰度。
2.自然光效法
自然光效法照明理念,在照明時,人物的主光亮度可以變化不固定,強調光效的真實性,人物主光方向隨著環境光源位置變化而變化,不能使用假定性光源。主光的處理強調光源性質,色溫的表現,大多數情況下用散射光做主光。人物的副光處理,多用散射光照明,受環境光的限制,副光的照射位置,不一定在攝像機的機位方向。主光與副光的照明光比不固定(一般在1.5:1-3:1的范圍)。很少使用修飾光,沒有環境光源依據不使用逆光和色光。
四. 高清電視劇的照明特點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已經了解了,標清電視照明理念與高清電視照明理念的不同,主要是受攝像機技術特性和藝術審美價值的影響。那么如何在高清電視這個特定的技術條件下,使畫面獲得最佳照明效果,更高的畫面質量,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高清電視照明的特點。高清電視的照明設計在制訂設計方案時,無疑要顧及場景整體的氣氛效果、人物的造型、作品的情節內容等因素。但是,對于高清電視本身的技術特點,無論如何也必須要有所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說,高清電視照明設計必須考慮高清攝像機高靈敏度、高清晰度的特性,如果忽視了這些因素,那么電視機熒屏上的畫面光效效果必然事與愿違。
高清電視本身的特定技術條件和追求高清晰度的畫面質量,決定了高清電視照明的特殊要求,其特點是:
1.柔
即照明時光線要柔和。主光照明一般用軟光照明,盡量少用硬光。特別是用于照明人物臉部的光線,最好采用柔和的散射光,必要時可在聚光燈燈具前加柔光片或擋光紗,柔化主光的光線性質,防止人物的臉部出現高光點,破壞局部造型效果,影響畫面的清晰度。
2.變
即人物照明的主光方位是多變的。在布光時,主光照明方位嚴格受環境光源的制約,人物處在場景中不同的位置,主光的方向來至于最近的環境光源,以保證人物光和環境光的統一。
3.小
指光比要小。就是要調整好被攝對象本身,主光和副光的相對亮度,以及畫面中不同景物之間的相對亮度。高清電視照明人物的主、副光的光比一般為1.5:1,但是,隨著照明光線角度的不同和人物造型的需要,可以適當增大或縮小光比。高清電視照明的光比要小,是與標清電視照明理念相比較而言的。
4.暗。
指背景環境光效要暗。一是背景環境光效要比人物的主、副光暗一些,目的是為了襯托主、副光塑造的人物造型效果,在暗背景的環境中有利于突出人物主體形象。二是背景光效要暗,目的是降低整體環境光線的亮度范圍,保證環境整體光效都能在畫面內正常還原影像,有利于畫面高清晰度的表達,這是高清電視設備的特性所決定的。
5.透。
即畫面的透視感要強,當然透視感與諸多因素有關,但是,高清電視照明必須要注意影調與色調反差的表現,著力于立體感,層次感、空間感的表達,達到增強畫面的透視感,這是高清電視照明區別于標清電視照明的顯著特點。
以上高清電視照明的特點,是指一般情況而言,也是與標清電視照明特點相比較而提出來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電視劇照明理念的演變,是經過幾代電視人的努力探索,才實現從傳統照明理念而始向現代照明理念而來的結果。駐足于21世紀初翹首而望,高清電視劇的現代照明理念不會是電視劇照明理論的永恒終點,正如傳統照明理念誕生之初,誰也不會預料到當今出現的現代照明理念一樣,其永恒追求的“真實”理念,將開創電視劇照明理論的下一個輝煌的新紀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