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節應成為傳播文化及正能量的平臺
摘要: 這次上海踩踏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燈光節的過錯,恰巧反映了燈光節的魅力所在,若燈光節沒有吸引人的東西,又怎么會每年都吸引那么多人來看,所以各地燈光節不應因噎廢食。
——專訪晶科電子(廣州)有限公司照明項目部經理鄭永生
日前,伴隨上海踩踏事件調查結果的公布,連辦20年大名鼎鼎的“上海豫園元宵燈會”宣布已取消,上海松江區政府和豫園商城有限公司相繼宣布停辦今年的方塔園元宵燈會、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與此同時,嘉定古猗園也傳來今年不舉辦元宵燈會的消息,市場也傳聞上海城隍廟燈會今年可能停辦……不約而同的是,國內多個城市亦紛紛討論今年是否繼續舉辦燈光節。為此,藉著這個熱議話題,阿拉丁照明網夜景|景觀頻道推出特別策劃主題【燈光節取消真的好嗎?】,特邀多位照明人士暢談各自的觀點及看法。
鄭永生,晶科電子(廣州)有限公司照明項目部經理,近日接受阿拉丁新聞中心的專訪。
上海踩踏事件發生過后,許多城市相關管理部門紛紛叫停了燈光節的籌備,對于這種一刀切的現象,鄭永生并不認可。“這次上海踩踏事件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燈光節的過錯,恰巧反映了燈光節的魅力所在,若燈光節沒有吸引人的東西,又怎么會每年都吸引那么多人來看。所以各地燈光節不應因噎廢食,燈光節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像法國里昂燈光節已舉辦了幾十年,四川自貢燈會有800多年歷史。燈光節關鍵在于加強城市管理,在交通、人員分流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鄭永生強調指出,燈光節不該取消。“國內燈光節對舉辦地點周邊經濟能帶來促進作用,城市旅游業、商業、交通業、酒店業等的收入能比平時增長15-20%左右。如每年的法國里昂國際燈光節,城市人員分流做得很好,所有的燈光藝術作品都是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吸引了遠遠多于本地人口的參觀游客(里昂平時人口約20萬,燈光節期間4天人流達400萬人次),給當地經濟帶來一個巨大的促進作用。”鄭永生如是說道。
談及燈光節對城市照明的影響、意義及價值,鄭永生認為,“燈光節是節日短時間的活動,人們除了平常的工作生活還是需要節日的,燈光節主要是對城市夜生活的豐富,通過燈光節還可以提倡各種理念。目前,人們對燈光節有種不夠節能環保的誤解,或者有的燈光節過分強調大能量用光所致,我所接觸的燈光節大多是在提倡節能環保和積極向上的人文理念,我想今后燈光節也會朝此方向發展。”
在鄭永生看來,中國燈光節與國際級別的燈光節相比還是存在不少差距,“中國的范圍比較廣,作品特點也不同,水平參差的作品很多,可以說這是中國的特點,就像中國的建筑界設計界一樣,也與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差異相類似,在程度上挖掘設計的內涵,提高照明燈具的節能效率是我們該做的。”
“我參加過幾次燈光節,根據主題場所條件的不同,作品也都不一樣,我比較關注燈光與當地建筑場景、城市人文定位及宣揚主題結合比較好的燈光節,而不是只追求亮和絢麗,要有文化的氛圍和理念。”談及理想中的燈光節效果時,鄭永生如是稱。
不可否認,不少城市的燈光節最后的實施效果和設計相比變化很大,對此,鄭永生認為主要原因是在與燈光節設計的人文理念、燈具特點、節能環保的多元因素結合度不夠,燈光節的設計人員需要具備藝術設計、文化設計、燈光設計等綜合性設計能力,這個難度比較大。
對于燈光節的市場化與可持續性發展,他建議,“節日活動的影響力帶動聯動效應,在各種行業各種活動里都有。有流行的成分,有城市經營的需求,也有行業推動的效應,我覺得將燈光節市場化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在市場化的同時,我們的政府等相應部門也需加強管理,將市場化與可持續發展協調好,讓燈光節成為傳播產品、文化、理念及正能量的一種平臺。”
最后,鄭永生強調,“我們照明燈光行業人士需要負起我們的責任,從中看到龐大的燈光節民間需求;政府等相關管理部門也需要整合各種社會公共資源,把燈光節或者燈光藝術活動期間的社會管理做到位,讓燈光節變成產品、文化、理念綜合傳播展示平臺,讓老百姓從對燈光的認識局限于照明應用,逐漸過渡到包括信號傳輸通信、定位等更多的應用,生活中光無處不在。”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