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青島開峰會,廣州開燈會。到了晚上,青島也開成了燈會,東亮又亮了。一年內在央視亮兩回,悠著點。事不過三,在中國還是有道理的。對個人如此,對行業也是如此。杭州、廈門、青島,三次燈會,三次狂歡。燈光連做三回代言人,過猶不及。喧嘩過后,需要靜心思考照明未來。
一而再,再而三,燈會遍中國。凡事總有度,對比戰斗民族短小精悍的世界杯開幕式,也該反思我們的燈會模式了。過去將去,在這將去未去的一兩年間,綁緊我們的安全帶。
廣州國際照明展到了23屆,同期建筑電氣技術展到了15屆,今年還新增了智能安全科技應用展,一展變三展,從照明擴展到建筑電氣和智能安全,見證了照明行業的變化和發展。
很幸運,我是這過程的親歷者。自2002年開始,一屆不落;自2006年開始,每屆堅持看完所有展位。今年的數據是兩天30公里4萬步,不是自虐,法蘭克福沒機會,廣州總是要來的,這是我保持行業敏感度的好方法。
一而二,二而三,新增的智能安全展,昭示著未來已來,是時候謀劃新熱點了。
展會依舊人潮涌動,論壇依然熱鬧喧嘩,但照明變奏已露端倪:過去的終將過去,未來的已經到來。
一、過去將去
1、“內衣外穿”將成過去
2006~2013,LED路燈;2003~2020,景觀照明。七年之癢,是我對過去的總結和對當下的判斷。雖然分為LED路燈和景觀照明兩個階段,但兩者的推動力都來自LED技術的進步,前者是純LED驅動,后者是LED+控制技術。可以這樣說,自2006年開始的照明黃金年代,實拜LED所賜。當然,在中國,技術固然重要,但行政力量更為關鍵。LED路燈、景觀照明各領風騷各幾年,背后的無形之手不可忽視。雖然我們天天說著技術+藝術,大家心知肚明還是技術+行政。
無論是否接受,景觀照明的七年之癢即將到來。展位依舊精彩熱鬧,但缺乏令人驚艷的新技術。投影、媒體聯動、燈光秀到了某個程度,很難再給人驚喜。景觀照明的爆發,實質是把原來舞臺表現手法用于室外城市空間,我稱之為"內衣外穿"。"內衣外穿"給人新鮮感,在近年流行的"暴力審美"加持下,帶來了幾年的繁榮。"內衣外穿"有其邊界和限制,"內衣"還是要穿的,總不能脫得精光吧。"內衣外穿"從感覺新鮮到令人生膩,既有行政方面的短視,照明行業的過度營銷也難辭其咎。
達森的投影燈,逼真度很高,現場效果不錯。考慮到室外的應用環境,圖像向更精細、更逼真的方向提升的意義不大。技術提升需求不大,是否預示著這波景觀照明狂潮即將見頂?如果要加個時間,我認為是2020年。
2、“外衣內穿”或是機會
照明技術不會只是單向發展。"內衣外穿"遇阻,逆向思考,"外衣內穿"、"內外兼修"或有機會。有些企業已經在轉變思路,展現了一定的潛力。
雅江展位簡約淡雅,薄膜后的點光源,原來多用于室外景觀照明,通過細膩的色彩、灰度變化,完全可以用于室內的商業甚至辦公照明。"內衣外穿"是技術粗獷化,把室內嬌嫩的燈具變得粗獷,側重防水防塵,以適應室外的惡劣環境。"外衣內穿"是技術細膩化,把室外粗獷的燈具細心打磨,提供優良的人因照明環境。"外衣內穿"技術要求更高,關注色彩、灰度等照明技術,算是回歸照明。
一款德國燈具,乍一看是路燈,但做工精良,實質是一款室內燈具。這款燈沒有特別的技術創新,但組合了燈具面板分段翻蓋、探頭檢測、色溫亮度調節等功能,充分考慮用戶需求,秒變人因照明產品。創新不僅與技術有關,更與需求緊密結合。室內、外燈具互相借鑒,將是未來的創新源泉。
華強北九方綜合體,內、外空間非常模糊,安能辨我室內外?
事實上,室內、外照明的分野越來越小,這有照明技術的提升和大眾審美的變化,更在于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觀念的演進。在國內城市,舊改、棚改如火如荼,街區的士紳化和建筑的綜合體化已成潮流,室內、外的空間轉換不再存在很大的技術障礙。環境已一體,照明自然要跟著調整。既然"內衣外穿"能帶來景觀照明幾年風騷,"外衣內穿"、"內外兼修"同樣會對室內照明產生深遠影響。
二、未來已來
1、通信技術推動下的智能化
照明是一個小行業,本身的技術推動力不強,但關聯的行業很多,其他行業技術有突破,自然而然反推照明發展。LED本身屬半導體技術,以前與照明關聯不大,但當中村修二在白光LED方面取得突破,立即掀起一場照明革命;控制技術在舞臺表演早已有之,一直不溫不火,一旦與景觀照明合流,短期形成潮流。可以說,照明憑借其廣泛分布的優勢,是很多新技術的助推器和試驗田。
8.1館的提示:通信主導下的智能化
華為、電信、移動、聯通、海康威視、大華等通信、監控企業參加照明展,這不是魔幻,而是現實。但照明行業也不要想多了,你關注的是照明,別人想的是桿和電。近年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突飛猛進,照明果不其然又成獵物。與LED路燈和景觀照明時代不同,這次照明當不了主角,僅是載體而已。
華為的智能前端,推的是5G、NB-IoT等通信技術。特別在5G已成國家戰略的情況下,推進速度必然加快。照明行業與狼共舞,既是機會,也有風險。
海康威視更加直接,開宗明義"以視頻為核心"。照明行業必須盡快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競爭中避免邊緣化。
目前火爆的所謂智慧路燈,更像是集合各種終端的多功能桿,是否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我心存懷疑。目前領先的企業能否一路領跑成為先鋒,還是掉入陷阱成為先烈?按LED路燈的推廣經驗,成為先烈的風險很大,特別對沒有其他途徑賺錢反哺的企業更是如此。
舞臺已搭就,就等你來演。先鋒或先烈,預計2025年才見真章。
2、室內照明正在預熱
2010年前后,也即LED路燈最火的時候,有同行曾問我意見。我當時回答也很直接,LED路燈做好了上個創業板沒問題,但營收10億就打住,因為路燈的用戶主要是政府,沒有一家企業能通吃全國;室內照明倒有做大可能,因為室內照明靠口碑,通過超市或專賣店等渠道,有可能贏者通吃。記得當時還舉了寧波燎原和雷士照明作例子,很不幸,當年的反面例子路燈一哥燎原已破產,正面例子照明一哥雷士也風波不斷。十年不到,世界已變,但我仍維持原有看法,室內照明比室外照明更有發揮空間。
用心思,簡簡單單就能出效果,這是室內照明有趣的地方。
照明展的國外客商數量,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也是展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還好,外國人不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的室內照明展位。燈具做工普遍不錯,說明國內品質較好的室內燈具還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室外的路燈和景觀燈具受政策影響大,需求不穩定,很難催生大企業。室內照明面對的是家庭和個人,需求相對穩定,特別通過超市、專賣店渠道,口碑可以轉化為銷量,有利照明企業永續發展。
室外照明賺吆喝,室內照明必將成為行業主流。
三、致敬專注的同行
專心看展十多年,看到有不少專注照明某細分領域的同行。這里列出來,不代表我認同其企業或產品。但在我們這個浮躁的社會,人人想著找風口賺快錢,能抵住誘惑專注做一件事,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
抱團參展的高郵燈具,讓小地方博得大關注,找到城市永續發展的機會。
專注路燈不跟風做景觀照明的華普永明
十年只做一件事,專心打造中華燈的珠海金晟
改變LED照明生態的科銳
永遠人潮涌動的冠雅臺燈
聚焦照明監控的智聯信通
透鏡種類繁多的雷迪克光電
同出一系而又相愛相殺的遠方三色,堅守各自的楚河漢界
對峙爭鋒的茂碩、明緯,近年的展會風景線
專做出口把我冷淡打發的品誠實業,雖然有點沒面子,也只能感嘆:專注值得尊重。
過去將去,未來已來。在這動蕩變奏的時點,照明行業如何應對?專心、專注、專業,唯專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