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7 日晚,“光 ±”公共藝術展在深圳雕塑院正式揭開序幕。深圳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春海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提出了“夜景為誰而亮?”,如何“認真考慮城市空間與建筑形態、充分尊重城市歷史與普通市民”的理性思考,并表示藝術展雖不一定能給出答案,但肯定會促進我們思考。
主題 憶東方
時間 2017年4月7日-4月30日
地點 中康路8號 雕塑家園
作為 2017 年“深圳設計周”的分會場活動之一,本次展覽的主題鎖定了一個小范疇的藝術領域——光影藝術,現場一共展出了近二十件室內外燈光裝置。展出作品全都以光為核心元素,分別由業界內知名的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燈光設計師來完成創作——“以光為媒,跨界合作”。設計師們把環境、建筑、空間以及具體的裝置作為載體,意圖探尋光影與之結合的種種可能,并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發掘其內涵與外延。
展覽由深圳市公共藝術中心和“筑光部落”共同發起,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展期持續到 4 月 30 日,開放時間段為15:30-21:30。除了作品展出外,主辦方還于每周六的下午組織燈光公開課、互動工作坊等同期活動,讓廣大市民參與互動,更多地了解燈光的常識,體驗燈光的妙用,真正讓設計走進生活、立足生活、改善生活。
三大看點
一、由建筑師和燈光設計師聯合對“雕塑家園”展開以“要有光”為主題的空間環境設計,重新設計后的建筑空間因光影烘托而與之前判若云泥。設計師們探尋燈光與建筑、環境以及人之間的種種關聯,嘗試以差異化的方式來解讀建筑表情與城市印象;
二、以“憶 · 東方”為主題的燈光裝置展。由設計師精心制作近二十件“光影裝置”,生動有趣、創意十足、精彩紛呈,讓市民們近距離探索歷史、人文、科技與光碰撞的軌跡;
三、展覽期間系列活動由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的兩個品牌活動“設計與生活”、“酷茶會”攜手云知光照明學院聯合舉辦。一系列圍繞著“燈光與生活”的主題活動逐一亮相,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精彩的內容等待市民去發掘。
《白非白》
作者:馮果川(筑博建筑)/ 黃武軍(燈光方程式)
“眼前的黑不是黑 , 你說的白是什么白”——視覺成像與色彩混合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一面白墻上,有一個白色的圓形光斑,卻在放置入干涉物之后變幻出了色彩……人和光影互動的體驗,趣味中探尋色彩本質的小秘密。主創設計師告訴我們,每個秘密都由你來自行發現。
《格光》
作者:張之楊(局內設計)/ 譚翰偉(翰偉照明)
利用建筑原有的真實窗戶和燈光創造出的虛擬窗戶,讓建筑內的大階梯空間重塑人對視覺、對空間的感知,尤其是在每一天早晚不同的時間,這個空間里也會呈現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當空間內的燈光亮起來的時候,這種極簡的,沒有侵入感的設計會得到最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