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作者:曾令香(四川美術學院)
作品采用電阻絲發(fā)熱和滴水霧化的原理,形成無序地熄滅、燒紅、起霧的圖像,來表征我們當下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語境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存的現(xiàn)實。碎片化、偶發(fā)性、無序化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偶然、無序、碎片化信息相遇的載體。每一次相遇偶發(fā)的圖景是一種熱輻射,卻又似乎和自然萬物的生息一致,但主體的缺失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魔咒…… 這些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思考。
《人·燈光·情感》
作者:陳巖(山石室內設計)
人的心理具有主觀能動性,會受到燈光的強度及顏色的影響,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變化。鏡子里的自我,忠實地反映情緒的各種變化,或喜或悲,或癡或嗔,都是最真實的自我。
《此時》
作者:杜健翔(大晟環(huán)藝)
通過光、電、水、聲等全息方式,虛擬空濛宇宙無始無盡輪回的物像,頌揚中國文化推崇的“道法自然,以天為則”的哲學觀。世間變化無常,躁動不安,時間亙古永恒,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在當下的維度里,在“進”、“出”直行線上的片刻,“此時”,屬于最真實的自己。
《變奏》
作者:余顯開(函潤照明)/ 侯林楠(華聯(lián)照明)/ 曾令香(四川美術學院)
作品以藝術燈光與裝置相結合的方式,塑造了一個可“呼吸”、有“生命”和互動的機器現(xiàn)場,開展“火紅年代”、“復原激活”、“詩意暢想”等主題變奏,以一種象征性和波普式的藝術形式,表達了對我國工業(yè)轉型以及現(xiàn)代性問題的思考,展現(xiàn)東方記憶與未來暢想。同時,作品呈現(xiàn)出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極具現(xiàn)實批評意義。
《彩虹·拱》
作者:朱雄毅(悉地國際)/ 索斌(索氏照明)
彩虹是一種光學自然現(xiàn)象,該作品以燈光和材料的投射組合,使之成為一種視覺呈現(xiàn)。拱的合理受力關系成為一種形式語言,“拱”高約 2.5 米,寬約 2 米,寄居在一個廢棄的建筑雨棚下。“拱”的西側以路邊的樹及其色彩為起點,往東呈現(xiàn)綠、藍、紫、黃、紅的色彩變化,而且“彩虹”不僅是一種“視覺”體驗,更是身體可感知、可進入的裝置。
《形影不離》
作者:李雪 / 陳奕龍(四川美術學院在校學生)
光影呈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社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本質,唯有道德善心是人類不變的色彩,喜怒哀樂,探尋本心,追尋光影統(tǒng)一。投射其間,在該裝置里住著一絲道德,每一個立方體代表一個獨立的人格。在影的歸納下,大眾統(tǒng)一,人的一切變得隱沒、灰暗,你讀不懂,也看不透,但道德就像是一縷陽光,一簇鮮花,它活躍于暗,透出本質色彩的神圣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