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80 年代深圳被設立為經濟特區,建立了世界工廠。在立足世界工廠后,又大刀闊斧轉型成為科技集聚地,匯聚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同時也獲得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中國的‘硅谷’”、“中國最富裕的城市”、“設計之都”等贊譽。
隨著深圳城市的超前發展,城市景觀照明建設卻相對滯后。2017 年初,深圳市城管局正式印發《深圳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13-2020)。該規劃以“先鋒都市·光潤鵬城”為目標,將在空間景觀上形成“三軸·四核·五灣·六點”的一體化結構,在道路照明上形成“五橫·八縱”主網架的總體結構,全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山海城市夜景。
2018 年十一國慶節日前,深圳城市景觀照明建設完美收官,福田中心區燈光表演也正式與市民群眾和中外游客見面了。據了解,從 9 月 28 日至 11 月 4 日晚,共表演了 103 場,現場人流量累計達 157.8 萬人次。其中,國慶節日 7 天累計約 86.4 萬人次,日均約 12.34 萬人次(10 月 1 日當晚,達到峰值 21.8 萬人次)。對于深圳建設的期待值,還有什么比用腳步投票來得更為直觀呢?
無獨有偶,10 月 23 日,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旅行指南出版商 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公布了 2019 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四大榜單,包括十大最佳旅行國家、十大最佳旅行城市、十大最佳旅行地區以及十大最物有所值目的地,在十大最佳旅行城市榜單中,深圳赫然排在第二位,這無疑是對改革之窗——深圳的一份厚愛。
深圳城市照明總體結構
深圳城市照明專項規劃目標:展現“先鋒城市、設計之都”的活力與創新,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山 海城市夜景。立足于深圳擁山環海大帶狀空間形態和多樣化的城市文化,維護和強化優美的自然山體、濱海岸線,優化和提高建成環境的整體可識別性和視覺和諧程度,以連續的公共開放空間體系和特征多樣化的城市生活領域,形成穩定的公共資源系統。兼具歷史、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系統性城市場所以及高品質的城市生活將逐步促進深圳城市特色的成熟,確定城市照明在空間景觀下形成“三軸·四核·五灣·六點” 的總體結構,在道路照明上形成“五橫·八縱”主網架的總體結構。
“三軸”:光明—大空港—前海—南山—福田—羅湖—龍崗—坪山
深圳城市生長的核心軸線,串聯起城市發展的各個核心地區,涵蓋了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 空間感受上更是城市的視覺焦點和核心區域。
夜景以各個核心地區的特色景觀照明塑造為節點,以照明風格和諧統一的街廊空間照明、夜景觀元素照明為紐帶,形成一條具有連續性和節奏感的標志性城市發展軸線。作為城市兼有生活性與交通性的重要干道及深圳市的特色領域圈,照明應強化人文景觀特色及界面的連續統一,重點對軸線兩側界面內的地標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頂端、中段、臨街段和硬質鋪地景觀進行整體照明,其他類型建筑主要突出臨街段和硬質地鋪景觀照明,結合各區段景觀元素特色補充節奏性的視覺焦點與小型公共開放空間,既注重近人尺度和街道尺度夜景的體驗式、互動式及觀賞式照明,又注重優美連貫、錯落有致的特色城市夜景天際線。
城市照明副軸:福田—龍華—觀瀾、羅湖—鹽田—大小梅沙
深圳原特區內外、新老城區形成互動的兩條重要城市空間軸線,是城市在新時期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也是城市夜景的重要引導方向。
照明以軸線上各區商業文化中心夜景塑造為核心,軸線兩側及其他相鄰區域的照明由內向外進行層次性遞減。以具有歷史文化特點、標志意義的建筑物、構筑物、空間、場所等景觀元素作為照明的重點對象,按主次進行排序,形成連貫的視覺界面,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多樣性、可識別性和秩序感。
“四核”
3、后海中心
未來將建成以金融辦公、商務辦公、商業服務、公共配套為主的城市濱海綜合功能片區,城市照明以展示現代化綜以建設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商業旺區為基礎,結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目標,在城市夜景照明中以突出繁華、舒適的商業氛圍為重點,加強近人尺度夜景觀建設,突出富有特色的商業中心景觀效果。
蔡屋圍片區照明強調城市尺度下包括大劇院、地王大廈、京基100 等重要夜景觀載體在內的城市級夜景界面,展現具有城市特征的夜景天際線。同時借助深南大道蔡屋圍段具有現代感、國際化特征的街廊景觀,采用多種照明手法塑造夜間華麗、繽紛的視覺效果,凸顯區域開放性的功能特色和文化內涵。以人為本,將區域建設為安全、開放、識別性強的夜間公眾活動與交流平臺,重點提升區域內公共活動空間的照明品質和效果,活躍夜間環境氛圍,增強夜間環境吸引力。
人民南片區照明應以多元、韻律、動感的照明手法,突出建筑群 的層次感和藝術感,重點表現深圳城市景觀軸線上融合改革開放 歷史特征的標志性節點,形成時尚、繽紛、國際化的現代夜景效果。同時,強調人民南路公共活動空間的安全性和開放性,在保障功 能照明的前提下,采用具有區域性特征的景觀照明燈具豐富觀賞效果,并對范圍內的硬質鋪地景觀、特色城市家具等進行塑造, 結合商鋪照明與廣告標識照明,烘托熱烈的商業氛圍,建立承載 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活力的深圳夜間重要活動區域。
2、福田中心
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相對較開闊的建設發展模式,確立了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夜景觀效果應以表現中軸線、展現城市整體形象為重點,打造城市級別中心區商務辦公、行政辦公夜景特色區。
照明應以前沿的國際視野對區域夜景要素進行組織,突出城市尺度和街道尺度下的區域夜景特色塑造,注重近人尺度下公共活動安全、人光互動和意境營造。重點在城市中軸線周邊的商務辦公建筑集中區域,相對應的建筑物進行整體性設計與管理,以先進的智能控制手段與創新的視覺表現手法,構建整體聯動內透照明景觀、3D 演示照明景觀為特色的數字化夜景精品,形成深圳夜景的“城市名片”。
合功能屬性,塑造高品質濱海夜景觀為主要內容。
照明應重點塑造內湖公園界面和深圳灣濱海界面,突出總部基地地標建筑、后海中心華潤總部等具有標志性的區域特色夜景觀形象。采用整體智能控制技術和內透照明方式,強調商務辦公建筑群夜間里面的整體效果,體現建筑外在的形態和內在氣質,構建現代、時尚、前衛、大氣的國際性商業和商務中心特色。同時注重近人尺度區域光環境的體驗效果和街道尺度的景觀效果,采用多種照明方式對建筑臨街段和硬質商鋪地景觀進行塑造,活躍環境氛圍,滿足夜景區域大量人群的休閑與活動需求。
4、前海中心
與后海、寶安中心共同形成深圳市新的城市級中心區,是城市照明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展示區,凸顯與寶安中心區相互對望、相互呼應的濱海夜景觀。
照明應圍繞“前海水城”主題,從“低碳生態之城”角度出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整體智能控制技術和前衛的照明表現手法,借助水域的倒映特性和水岸形成空間對景關系,結合公共空間豐富的景觀元素照明,突出城市尺度級別的特色濱海夜景界面,最終形成現代、先鋒的街廊景觀,體現國際化城市風格和亞熱帶濱海特征,打造深圳夜間“曼 哈頓”。
五灣:交椅灣、前海灣、深圳灣、大鵬灣、龍歧灣
除必須的濱海道路、公園廣場等的功能照明外,重點應考慮城市背景照明。城市背景照明根據城市用地功能的不同會有所變化,有萬家燈火、有繁榮熱鬧、有莊嚴肅穆、有溫馨浪漫、有清幽靜謐,通過不同的照明效果反映出“五灣”
“六點”
沿線不同的城市功能與空間結構,形成豐富的進深層次,增強各區域的夜間可識別性。
1、大空港
深圳西部空港與物流配套服務中心,是深莞聯動的重要產業發展地區。照明強化整體夜景的和諧統一,選擇地標建筑進行重點景觀照明打造,增加商業建筑、公共建筑照明的標志性和觀賞性,突出濱海中心區的空間特征,景觀照明光色選擇宜采用中性色和冷色系,體現濱海區域的城市特色。
2、光明中心
深圳西部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是促進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協調性發展的重要基地。照明以突出區域生態環境和創新產業為特色,對形成夜間視覺控制要素的景觀對象進行重點照明,鼓勵應用創新的照明理念和技術,重視近人尺度光環境的舒適性和夜景觀元素的豐富性,景觀照明光色宜以冷色系為主,塑造自然景觀與現代文明有序共存的特色夜景。
3、龍華中心
包括龍華新城和龍華中心區,在發揮對中部區域綜合服務職能的同時,承擔全市和區域性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并承接福田中心區綜合服務功能的延伸。照明重點抓住現代服務業集中區域進行塑造,突出龍華中心的區域形態特征和景觀特色,強化門戶地區夜景的可識別性,景觀照明光色宜采用暖色和中性色,非居住集中區域允許適度彩光及動態效果的應用,烘托區域活力。
4、龍崗中心
包括大運新城和龍崗中心城,在發揮對東部區域綜合服務職能的同時,承擔市級文化體育和會展服務功能,并作為深圳輻射帶動粵東地區發展的重要節點。照明重點突出區域內現代化、國際化的夜景觀元素,運用現代、多樣的照明手法,重點對公共文化建筑進行照明設計,注重提升夜文化與夜生活品質,展現龍崗尊重傳統并與時俱進的魅力。
5、坪山中心
深圳東部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是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的重要基地。照明以建立低碳綠色示范區為目標,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中心及公共設施區鼓勵創新照明理念、技術的應用,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和新產品,通過采用多樣的照明手法,既強調突出重點,又兼顧一般,既強調創意獨到,又強調整體協調,體現以創新為特色的區域特質。
6、新大—龍歧
深圳東部濱海特色生態區域,是重要的旅客綜合服務基地。照明應緊扣生態主題,運用高新照明技術和照明手法,突出夜環境中山海相應的景觀效果,重在烘托夜景氛圍,突顯時尚、創新、熱鬧的尺度,打造宜人、宜商宜居的濱海旅游新市鎮氛圍。
“五橫”
功能主網架之“五橫”包括沿一線快速通道、濱海大道、北環大道、南坪快速路及外環快速路。
“八縱”
功能主網架之“八縱”分別為濱海大道、南沙快速路、南光快速路、福龍—龍大快速路、龍觀快速路、深平快速路、丹平快速路及龍鹽跨速路。
深圳紀念改革四十周年“輝煌新時代”燈光秀
深圳市城市重點照明案例賞析
設計(施工)單位:深圳市凱銘電氣照明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8 年
2017 年初,根據《深圳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確定“三軸· 四核· 五灣· 六點”
的一體化空間景觀。其中 , 重點打造“一線兩點”夜間景觀,一線是指深南大道, 兩點是指福田中心區和后海中心 ( 深圳灣廣場 )。同時,結合海上看深圳旅游線路的開通,在深圳灣西段打造優美的海岸線和天際線燈光。隨著,深圳市本輪景 觀照明提升進入收官階段,全市景觀照明則完美呈現在深圳市民眼中。
深圳紀念改革四十周年“輝煌新時代”燈光秀表演內容包括: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四個篇章,用一場絕美燈光“交響曲”,各種顏色的燈光映襯著不同的主題,形成一幅幅動畫,演繹深圳發展 的輝煌歷程。現場運用不同表現手法和智能管控技術,實現 43 棟樓宇燈光多萬套聯動,點亮深圳中心區的璀璨夜晚,項目建筑部分安裝燈具 80,廣場安裝 75 萬套,總共使用燈具 150 多萬套。
深圳南山區深圳灣廣場景觀照明提升工程
設計(施工)單位:深圳市大晟環境藝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名家匯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利亞德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照明有限公司
完成時間:2018 年
深圳灣廣場景觀照明提升工程是深圳市南山區為慶祝深圳改革開放 40 周年,配合全市燈光亮化提升的重要一環。項目包括人才公園、后海路、后海濱路沿線居民小區天際線燈光以及深圳灣片區商業樓宇的燈光整體聯動,深圳灣燈光秀主題為 “輝煌新時代,最美深圳灣”,時長約為 8 分鐘,共分為生態南山、歡樂南山、人文南山、科技南山四大篇章, 祝愿祖國更加美好”的終篇。
深圳灣南山區天際線景觀照明提升工程
設計(施工)單位:深圳文業照明實業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8 年
紫墨攝影 謝昕
深圳灣西段天際線總長約 15 公里,從蛇口 SCT 碼頭到深圳灣大橋, 依據西線城市空間特征,由西至東,夜景界面由點、線形成面的組織, 燈光呈現了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濱海城市風景。通過天際線與海岸線, 天際線與背景山體的合理表現,燈光效果線面結合,動靜結合,明暗 相間,展示了南山獨特的山城海立體空間夜景。
深圳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示范段夜景提升
設計(施工)單位:利亞德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8 年
大沙河生態長廊是深圳市“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大沙河創新走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通羊臺山、塘朗山森 林生態系統與深圳灣海灣生態系統的生態廊道,在深圳自然生態網絡格局中具有重要意義。照明設計在補充功能照明的基礎上,摒棄了花哨的光色,通過增加部分景觀照明和燈光以適度的燈光打造舒適宜人的休閑空間。
深圳市寶安海濱廣場文創燈光秀亮化工程
設計(施工)單位: 山東清華康利城市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8 年
海濱廣場文創燈光項目以“人光互動、文化創意”為設計理念, 著力打造了包括樹音樂森林、光明柱、噴泉雕塑、動感螺旋、像素投影以及基礎景觀照明等。并重點強化了海濱廣場的濱海主題,通過投影圖案與互動燈光設計營造濱海特色。燈光與高科技的跨界融合,讓市民感受到海濱廣場應有的浪漫與靈動,營造舒適、宜人的夜景氛圍。項目亮燈實行日常、周末和節日三種模式,可根據季節變化,對夜景照明的色彩格調、開啟和關閉時間進行可調式統一安排。
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項目
設計(施工)單位:深圳文業照明實業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6 年
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位于市民中心北側,是深圳中心區一個重大公益文化項目。建筑由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兩部分組成,相互獨立又有機統一。極具造型感的幕墻造型給燈具安裝帶來巨大麻煩,燈具安裝在穿孔板與玻璃幕墻之間,固定采用統一定制的 H 型槽,同時, 為了解決建筑玻璃幕墻不同陰陽角的玻璃反光及燈具表面眩光問題,在現場進行了反復的實地測試,最終采用 H 型槽內側增加可調節高度的遮光擋板,遮光擋板內側噴涂黑色消光涂料,減少自身被照亮的可能。燈光最終克服重重挑戰, 與建筑結構完美整合在一體,干凈利落地呈現了一塊晶瑩剔透的城市“巨石”。
改革開放之窗的燈光秀,我們看什么?
英國《經濟學人》評價:“改革開放近40 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 4,000 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范莫過于‘深圳奇跡’。”
回顧40 年改革開放偉大歷程,深圳特區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檢驗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一個重要標本。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深圳用一場主題為“改革開放之窗”的大型燈光秀,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一時間,對于這場燈光秀褒貶不一,毀譽參半。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這場燈光 秀給深圳帶來了什么? 10 月 12 日,阿拉丁全國城市照明調研深圳站,邀請深圳市政職能部門、學會協會、工程設計單位代表進行了一場實地考察調研,作為深圳城市建設的參與者,他們如何看這場燈光秀?
當全國各地興起媒體幕墻的時候,也是大眾對于景觀照明的反對聲音最高漲的時候。其實媒體幕墻只是照明的一種表現形式,媒體幕墻不能代表景觀照明,但是景觀照明可以把控好媒體幕墻的表現形式!作為照明從業者,我們應該看到媒體幕墻的出現代表著科技進步、照明產品的進步,試想一下,如果在二三十年前有現在媒體幕墻的燈具和價格,設計師會有多么興奮,業主會有多么開心,其實這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最直觀的感受。
名家匯重點參與了南山深圳灣項目,當初的設計思想是要突出南山特點,既有節日模式的熱鬧非凡,也有平日模式下的樓體自身結構特點。例如,有些樓體是整個表演舞臺中的其中一棟樓,它要融入到整個大的表演舞臺里面,就要呈現我們賦予它的畫面效果,就需要媒體幕墻來實現。但是如果不參與到大表演的情況下,這個樓體的燈光設計可以做成什么樣呢?能否可以體現現代建筑的立體感、質感,表現科技公司的科技藝術感呢?藝術創作就很重要了,這就需要設計師發揮想象去深入審視、理解設計主體,進行提煉,概括出藝術效果。
作為本次深圳城市景觀照明提升的直接參與者,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順利亮燈,燈光亮起時,從市民眼中看到了贊許,心里的擔子也才真正落下,現場的一線工人、設計師雖然累,但當時都非常自豪,因為我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奮斗,我們都是深圳照明人!